現如今,大明的人口正趨於大爆炸的時期。薅
這一切自然是因為大明的經濟開始騰飛的緣故,大多數的百姓在溫飽之下,可以養更多的小孩了。
而人多力量大這個覺悟,在這個世道是所有的人共識。
洪武二十八年的戶籍統計裡,大明的人口已經逼近了七千萬的關口,意味著僅僅只是在三年的時間裡,就多出了幾百萬人。
這幾百萬人,並非是清一色的新生兒,其中還有大量輸入外來人口。
不僅僅是西域,吐蕃這邊的人口流入,包括草原,高麗,倭國,南洋也存在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朱英一直在有意識的引導,為的自然是加強大明內部的基礎建設。
最為實在的,無非就是修橋修路了。薅
南北大道數千裡,僅僅用一年的時間就能修建好,可這並不意味著其他的道路修起來就簡單。
南北大道之所以能夠這麼快,首先是參與的人數夠多,朝廷這邊也很是重視,投入了大量的錢糧進去。
嚴格的意義來說,這並不能算是修建,因為這條道路本身的地基就已經打好,是一個擴寬和水泥鋪墊的過程,沒有說什麼開山造橋這些。
可對於大部分的縣城甚至是村子來說,就完全不同了。
一些在山溝溝路的村子,平日出行就得是翻過好幾座大山,才能接觸到官道,而大部分的官道,還是從前的樣子。
不可能說短暫幾年的時間裡,就能夠把官道全部修建完,這裡頭產生的費用是很大的問題。
修建官道的錢糧,基本上全部都是來自於國庫,地方官府根本無法承擔,僅僅只是剛剛過上能吃口飽飯的時候,普通百姓更加不可能說有錢糧拿出來。薅
國庫有錢,內帑也有錢,可這錢也不能一下子全部都丟在修建官道上。
優先供應軍隊建設,才是國防的根本。
如果軍隊這邊跟不上,國家動盪的情況下,還談什麼百姓生活。
國泰,才能民安。
說起來,現在的百姓也並沒有覺得道路這塊有問題,祖祖輩輩下來,都已經是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華蓋殿裡。
朱英正在檢視著關乎人口統計的數目,還有今年收成的情況,在做一番對比。薅
華蓋殿基本上就相當於皇帝的辦公室,一般很多奏疏等都放置在這塊。
「大孫,今年的收成,應該算是比較高的吧。」朱元璋在一旁悠閒的笑著說道。
現在可算是過上了好日子。
百姓是一方面,宮廷更是一方面。
宮裡頭的開支,基本上都是由內帑來負責,群英商會在併入到內帑之後,內帑可就沒過缺錢的日子了。
朱元璋想起當初自己跟戶部搶銀子的時候,心裡頭就非常的感嘆。
「情況不是很好。」朱英微微搖頭說道。薅
朱元璋面色一頓,道:「是怎麼回事,咱也看了,這比往年的收成可高多了,是有什麼官員在裡頭做了手腳?」
「看來總是有些人嫌日子過得太好,不想要活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