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藩王,可不是說自己一個人,還包括了大量的優秀將領。
因為藩王的關係,不少勳貴後代,也都是跟著一起去了,可都是奔著軍功去的。
為什麼說開疆擴土很困難。
主要還是一些小地方過於貧瘠,耗費力氣打下來完全沒有什麼好處,只有虧損。
稍微有點學識的,也都是把那裡當做是苦寒之地,去了感覺跟流放般沒有體面,還沒有未來。訌
這些缺點才是中原王朝的地盤一直不會說大面積擴張的緣故。
現在就不同了。
倭國熱已經形成了風氣,商人想去撈錢,文人想去施展抱負,武人想去掙些軍功,甚至是世襲爵位。
哪怕是普通百姓,也想著前去倭國做工。
因為按照大
明最新頒佈的律法,去倭國做工最低可以得到比之大明數倍的工錢。
去了就送田產,且賦稅是一個前所未有的低。
目前在倭國,大明所佔據的,不過是九州島部分。訌
可能到了今年年底的時候,九州島就已經是全部都屬於大明瞭。
這些個藩王,哪裡可能放過。
倭國最繁華的地方,可不是九州島,而是倭國王室貴族大量集中的本州島。
就現在來說,朱英和朱元璋都已經不準備怎麼去搭理倭國使臣了。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什麼和平盟約沒有任何的意義。
就看藩王們,怎麼來慢慢攻克整個倭國吧。
反觀安南這邊,局勢更加的明朗清晰。訌
寒冷的冬季對於安南來說,是氣候最舒服的時候,總算是沒了平常的那般炎熱。
出了正月十五,位於安南的明軍就開始對整個安南進行掃蕩。
至於胡季犛所在的西都清化,便就完全的處於圍困之中。
大明水師截斷了整個海岸線,讓胡季犛根本沒有跑路的可能。
僅僅是三月中旬的時候,安南西都清化城下,已經是四十萬明軍的聚集。
這四十萬大軍裡,有差不多二十萬本身就是安南人組成。
胡季犛大勢已去,只剩下最後清化這座城池赴歐頑抗了。訌
「傳令下去,大開城門,不用再抵抗了,算是留了最後一分體面吧。」
真正到了這天的時候,胡季犛原本以為自己會死守清化,最後還是選擇了放棄。
這不是說他顧忌什麼百姓的身份,而是為自己的家族後代做最後的考慮。
明軍消耗越大,死的人越多,那麼他的罪責往後會更重,從而牽連到家族所有人。
況且。
這西都城中,早就已經不知有多少勢力暗中投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