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分離,把權力給他們,讓他們好好幹,能幹好的就上,幹不好的就下,只看政績說話,責任都在頭上,別遇到什麼事情,就想著向上推,自個先想辦法去解決。”
“不能解決上報的,那就扣他政績,能夠把問題解決,還能把賦稅提上來,百姓吃上飯的,就是好官,要提拔,給更多的機會。”
“如此一來,奏章自然就少了,屁大點事都往京師送,那還當個什麼官,不如回家種番薯得了。”
朱英這話裡,就是一個意思。
我就抓兵權和官員任命。
其他的都交給下邊人去辦理。
反正那個地方幹不好,那就換人去幹,終歸是有才能者能夠把事情給處理好,要是這滿朝大臣都搞不定的事情,憑什麼就覺得皇帝能夠做好?
那肯定是根子上出了問題。
就比如先前,但凡是冒出個什麼農民起義,第一步就是上報,而後就是鎮壓。
這事情結束之後,官員武將都還能有功勞。
這就不對了。
首先是官員,在轄地出了問題,自當是要先問責的,可不是說有起義跟你沒關係。
其次就是弄清楚, 這起義的緣由是什麼。
是有人蓄意謀反呢,還是因為遭受霸凌,強權,吃不上飯沒退路了。
再就是犯案了。
這完全就是刑部的事情,也是各地治安司的事情,怎麼就輪到了皇帝來管。
那要你刑部治安司這些人幹嗎,衝門面嗎。
佔著茅坑不拉屎,那就趁早換一批人。
就是這樣的舉動之下,導致如今的官員自主權力變大的同時,壓力也在倍增。
更加是不敢隨便上奏了。
這上奏的事情要是太小,吏部考核那邊直接就開始扣除政績了。
在政績上,是設有一個底線的。
如果三年政績持續下滑,賦稅還在不斷的降低,這個情況下作為地方官要承擔主要責任,基本上就是降職處理。
可不像是之前,隨便都能給幹上一輩子。
諸多因素的影響,這才有瞭如今朱元璋的清閒日子。
朱元璋放下茶杯,看著侃侃而談的大孫,眼神中滿意的說道:“曾經咱看那書上說,有什麼天生聖人,咱對於那些從來都是不屑一顧。”
“直到這老天讓大孫你回來,陰差陽錯的被咱給找到了。”
“這兩年多來,咱是一步步看著大孫你的成長,也是在看著咱大明的變化。”
“咱以為做到咱這個程度,便就是歷史上各朝各代來說,都可以算得上靠前的了,但大孫你所做的這一切,是讓咱真正的看到了一個強盛的王朝,應該是怎樣的。”
“也是讓咱看到了,什麼叫做天生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