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下馬作揖行禮,而後道;「父王得勝歸來,作為兒臣的我們,自當是要先行迎接才是。」
有哥哥在前,朱高燧跟著行禮作揖口稱父王。
他們兩個的年紀不大,十三四歲。
不過就當今的年代來說,在這個年紀很多家庭的孩子已然是要開始承擔家中事務了。
在十四歲結婚生子都不在少數。
當初朱棣不過十歲的時候,就已然跟著朱元章隨軍生活了。….
「好,隨為父進城。」
朱棣哈哈一笑,下馬拍了拍兩兒子的肩膀,對於這兩個兒子,他很是喜歡,不似對朱高熾那般冷漠。
隨後上馬入城。
城門口已然有將士並列,待見到朱棣大軍進入的時候,鼓手鳴鼓,軍樂響起。
雖說比較簡陋,不似大明城池,但在這等地方已然很是難得了。
這一次朱棣可謂是給軍事基地進行了一個大的補充。
目前軍事基地的騎兵,並非是來源於大明的調動,而是完全自己來操練培養。
這番朱棣俘虜了騎兵有兩千餘人,還有駿馬和青壯,都是騎兵的儲備力量。
而牧民和老少,包括女人都會被送往大明的疆域內進行一個安置,並不可以留在軍事基地裡。
這也是對這些騎兵的一種鉗制。
他們的父母,親人,兒女,便就有相當於人質的感覺。
當然,大明這邊並沒有這樣的做法。
這些牧民被安置到大明疆域之後,後續會有人教導其耕種,紡織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培訓,三
年內表現良好,就會直接授予大明戶籍,算是大明人了。
只有優秀的牧民會留下給軍事基地這邊放牧牛羊,增添肉食。
每日三萬多人的肉食消耗,在軍事基地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自然其中還會有蔬菜,水果,大米小麥,番薯馬鈴薯等搭配。
作為戰兵在這軍事基地的食堂中,每日都可以吃到足夠份額的食物,還有如此豐富的選擇,這也是為什麼草原基地能夠迅速壯大的緣故。
三萬多的騎兵,有將近一半都並非是從大明調來,而是張伯之子張文,去說服許多女真部落的遷徙。
因為朱英對草原的禁運,導致現在的草原上餓肚子的部落實在是太多了。
當草原軍事基地建立的時候,輕而易舉的就能收編大量的騎兵。
一口飽飯,在如今的草原,那已然算是神仙般的享受了。
這世道哪有什麼忠誠而言,誰能給口飯吃,給誰賣命不是賣呢。
「燕王殿下果然是神勇無敵,這才不過是半月時日吧,就已然將塔卡部徹底擊潰,更兼之我軍傷亡甚微,還有如此多的斬獲跟俘虜。」
「我必然向京師上奏,一定要給燕王殿下的功勞簿上,寫上濃厚的一筆。」
迎來的劉不易,翻身下馬作揖後,便就開始拍燕王朱棣的馬屁。
朱棣只是掃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