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草原邊關是大事,尤其是草原基地。
藍玉,朱棣,是挺能打仗的,但那不是自己的心腹。
劉不易自京師軍事學院畢業,算得上自己一系的自己人,只是比起張文來說,肯定還是要差上少許。
所以派遣張文過去,是必然的關鍵。
在朱英的設想中,草原軍事基地,以口糧等物作為根基,至少要招募幾十萬的草原騎兵,這裡頭尤其是女真族,更是重中之重。
想要征服偌大的草原,甚至是把北元,東察合臺汗國,瓦剌部,金帳汗國等地,都要納入到大明的麾下。
就只能以草原的騎兵為主。
一旦這個可能體現出來,那麼大明不僅是徹底的解決了草原邊患,甚至還要效彷當年的成吉思汗,一路打到歐巴羅去,橫跨整個亞歐版塊。
尤其是針對於帖木兒的衝擊,更加不是問題。
這個手筆很大,朱英在心裡也曾擔心過,會不會養出一股新勢力來。
所以現在京師軍事學院這邊,朱英要致力於培養大量的中層軍官,然後不斷的輸送到草原軍事基地去。
並且在教化人員培養這塊,也是重中之重。
另單獨開設對於草原信仰崇拜
的研究專項人員。
草原人,幾乎個個都是文盲,對於朱英來說,除了一些固有的習俗難以改變,其他的便就跟白紙一樣。
而朱英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草原的信仰跟中原的神話體系給聯絡上來,加強雙方的聯絡,甚至還要編纂出不少的小故事,充分的統合在一起來。
比如二郎神的孝天犬,其實就是草原天狼出身,比如什麼悽美愛情故事,草原之女和中原天神。
還有一系列的相關,哪怕是離譜一點,硬是要給強行扯進來。
聽上去好像有些離譜,可是朱英深深的明白,有些東西一旦相信了,就會一直的傳承下去,而共同的神話體系,不僅是草原對中原的認可,更是中原對草原的認可。
這是相互的。
比較好的地方,就是草原的信仰為圖騰,雜亂無章,各有傳說,且並不具體。
這一點上,朱英這邊還是很好操作的。
所謂教化,第一步自然就是在信仰這塊。
至於草原那邊會不會相信這一套說辭,在這方面朱英沒有絲毫的擔心。
草原本身就沒有多大的文化傳承,只需要不斷的去傳播,總會有人相信。
哪怕是謊話,說的人多了,他也會逐漸的變成真實。
自娃娃抓起,從小就告訴他們。
第一代人不信,沒事。
第二代,第三代,逐漸會相信朱英編纂出來的這個說法,等到信的人多了,那麼這一套共同神話體系,就會逐漸的深入人心。
到了那個時候,哪還有什麼草原中原,遊牧農耕之分。
大家都是同一個祖先,都是共同的大明人。.
執筆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