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他們原本可以潛伏更長的時間,像是在沔縣,暗中就已經控制了當地的官員,直接奪取了城池。”
“但是對於陝川地區,雖然有所謀劃,但顯然準備不足,損失也比較慘重。按照白蓮教的習慣,一般都是先聲奪人為主。”
“這次連謠言都沒有散開就動手,就好像有人追著他們趕一樣。”
朱元章聽到這裡,臉上的怒色已經完全的轉化成了笑意,而後道:“大孫猜得沒錯,說起來他們這般倉促,卻是跟大孫有很大的干係。”
朱英有些沒聽懂。
跟自己有很大的干係?
對於陝西那邊,朱英可從來沒有佈局過,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那地方太窮了,而且土著又特別的多。
即便是處於明蒙政權的邊界,朱英也從來沒有過於重視,一般就是手下的商隊過去進行貿易,朱英則從未去過。
所以老爺子這般說,朱英就搞不明白了。
“蔣瓛,你給咱大孫說說,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朱元章吩咐道。
這些情報,自然早就有錦衣衛收集。
“臣遵旨。”
蔣瓛恭敬的回道,然後對朱英行禮後說道:“長孫殿下,這田九成之所以現在就行你造反之事,確實是跟殿下有很大的干係。”
“根據錦衣衛傳來的情報,在此之前,雖然田九成等人和蒙古人有很密切的往來,但暫時沒有造反的打算。”
“因為那邊過於偏遠,朝廷這邊也很難顧忌到,加上土著眾多,便也一直沒有整治。”
“而這次的造反,便就是因為殿下此次對蘇、松地區治安廳的安排,讓田九成等人,或者說田九成背後的密謀者們感受到了危機。”
“田九成在這些幕後之人的催促下,這才會急忙造反。”
聽到蔣瓛的解釋,朱英也明白了很多。
其實拋開規模不談,像是農民起義這種,從洪武元年至今,大小已經有數十次之多。
上一次大規模的起義造反,還是在洪武十六年的時候。
江西龍泉、永新山民聚眾反明,其首領自稱“順天王”。
都指揮同知戴宗仁率兵鎮壓,失利。
朱元章即命申國公鄧鎮為鎮南將軍,臨江侯陳鏞、濟寧侯顧敬為左、右副將軍,率十萬軍兵進擊。
明軍人多勢眾,很快擊敗起事者,俘其眾無數,平息兩地起事。
像這般大的規模造反,一般部署在各地的錦衣衛,很早就盯上了,所以大明才能迅速的得到極為具體的情報。
而田九成這裡,倒算是個突發事件。
朱英皺眉道:“沒可能呀,若是蒙古那邊,江南地區的治安廳,他們怎能這般快得到訊息。”
“再者說了,即便是蒙古人得到這訊息,也絕對不會清楚其中利害,從而如此果斷,且目前也只有江南地區才有安排。”
“看來,在這幕後,絕不僅僅是隻有蒙古人作祟,且還有大明內部的人,在幫忙傳遞訊息,甚至是參與其中。”
“這些人,照孫兒看來,很大可能和江南地區的人有關,也只能是江南地區。”
朱英一邊說,一邊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