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有些感嘆的說道。
即便曾經對安南的開國計劃,他都從沒有過這樣的想法。
不過對於這件事,朱英自然不可能去幹預,就且看結果如何吧。
最近火繩槍的產出,已經越發量大,在大量人力的加持小,火藥司對於製作火繩槍的規模,也在不斷的加大。
就在本月,火繩槍的產出,有望突破一千五的關卡。
朱英便想著,是時候把火繩槍,真正的帶入到軍隊中去了。
便在思索的這個時候,門外傳來響動聲,卻沒有聲響傳來。
朱英便知道,這是老爺子來了。
這個想法剛剛從腦海中出現,書房的門就被推開,只見老爺子喜笑顏開,甚至有些急切的走了進來。
“快,快,大孫快隨咱去看看,剛剛有人來報,說是城郊外的那些作物,如今都差不多了,已經可以作為新生的一批糧種。”
朱元章的語氣顯然很是激動,任誰在這般高產作物已經成熟的時候,也無法保持平穩的心情。
對於朱元章來說,這可不僅僅是保障天下百姓的吃食,還是他朱家傳承的根基。
縱觀各王朝末年,無不是災荒四起,導致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實在是餓得受不了,才會走上造反的道路。
單單就這些作物,足可將大明國祚延續數百年之長久了。
所有因為這些作物而活下來的百姓,都會感恩他老朱家。
朱英聽到這個訊息,多少也被帶動了情緒,在老爺子的牽手下,一同出門。
坤寧宮殿外,龍攆都已經準備好了。
“大孫,咱已經安排人去統算了,你說這些作物,畝產到底能有多少。”
雖然之前大孫已經說過,但朱元章還是忍不住的再次問道。
朱英也沒遲疑,直接說道:“番薯和馬鈴薯的產量,當是在千斤左右,玉米話應該低一些,在五百斤左右吧。”
這些糧種雖然沒有進行脫毒處理,但卻是朱英在西域的庫存中,比較優質的存在。
至少第一批的畝產不會太低。
再次聽到大孫肯定畝產千斤的回覆,和即將見曉的通算,朱元章笑得嘴巴都裂開了。
“好,好,好,咱今日就要親眼瞧瞧,這可畝產千斤的糧食。”
“大孫,這可是潑天大功呀,完全可以稱得上功德無量,活人無數。”
“好大孫,好大孫!”
聽到老爺子的誇獎,朱英面色平靜的承受。
他當然極為清楚,這些作物所帶來的意義。
可不僅僅是在活命上,更是對於底層百姓勞動力的一種解放。
在此之前,所有的百姓都需要對土地的精耕細作,很少停歇。
一旦遇到什麼災情,就顆粒無收。
現在多這麼多的選擇,那就完全不一樣了,尤其是許多荒田,也可用來種植,且不需要太多的操心。
北方畝產越三百斤左右,南方多一點,大致不過五百斤。
這些都是一等一的良田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