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中,三人賜死,一人降為知縣。
所以才會出現楊幼文這樣的情況。
楊幼文前一任的知府王觀,倒是從十九年幹到了二十四年,足足幹了五年。
這和王觀的出身有關係,畢竟是科舉的舉人。
現在多數的官職,還是以舉薦的形式,相對來說和透過科舉的官員,朱元璋要重視很多。
不過可能也是遭到了當地大戶的腐蝕,下場也沒好到哪裡去。
從去年幹到今年,現在的楊幼文早就心驚膽戰了,夢裡時常驚醒,突然有錦衣衛降臨,將其逮赴京師。
“楊大人,你說朝廷這個命令是啥意思,要在咱們蘇州城裡開一個治安廳,這不是相當於分了大人您的兵權嘛。”
“這些個人,據說還都是從軍裡出來的,往後咱們蘇州城,一州七縣,緝捕之權皆由其掌控了。”
同知宋信有些陰陽怪氣的說道。
作為同知,他分掌地方鹽、糧、捕盜、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軍籍、撫綏民夷等事務。
現在治安廳一過來,捕盜分了出去,倒也不是什麼大事。
關鍵是連著麾下大部分衙役,也都被直接分走了。
這底下沒人,這年頭辦事哪有什麼好辦的,這也就意味著,大多數的事務,他作為同知,必須要跟其協商著來。
這其實還是算不得大事。
最大事在於,治安廳的指揮使,屬於從四品,僅比知府小半品不說,還不屬於知府管轄。
其上官,是對應布政司的治安司。
也就是說,現在的情況是,蘇州府不再是知府一家獨大,武裝力量被徹底分走。
知府再也沒有了抓人的權力,想要抓誰,必須透過治安廳,且抓與不抓,也不是知府說了算,是治安廳的指揮使說了算。
這些,就是朝廷下達文書上,關於治安廳職權的內容。
楊幼文看了一眼宋信,他很清楚,和自己不同,宋信是舉薦過來的,而且暗地裡跟蘇州的一些大戶,有些不清不楚的關係。
今天的這次三人碰頭,也是宋信提出來,並且發起的。
這話一出,楊幼文就明白,這是要挑撥自己和新出來的治安廳作對。
“依照宋同知的意思,咱們應該是怎麼辦呢,這可是陛下的諭旨確定的,若是抵抗,往後可沒好日子過。”
“哦,可能連日子都沒得過,宋同知這般是否要跟陛下對著幹呢。”
楊幼文沒有說話,在另一邊的通判徐震,毫不忌諱的直接說道。
很顯然,徐震是跟楊幼文的,不然單憑楊幼文一人,還真不能跟蘇州的這些大戶對著幹。
畢竟,就是衙門的那些衙役,基本上都是蘇州本地人,有些政令下去,下面的人會不會照著做,可就不知道。
且由於蘇州知府換得太快,很少有知府能夠扶持起相應的對抗勢力,還沒來得及有所動作,就已經被拉下馬了。
宋信聽到這話,立刻說道:“陛下的意思,我等自然是不敢違背的,不過那些丘八,一個個大字不識,懂什麼緝捕抓盜。”
“照我看來,即便是治安廳,也得依託著知府大人,才能把事情辦得圓滿,不然咱們蘇州的老百姓,可不見得會搭理他們。”
“知府大人覺得下官這話,是不是這個理呢。”
宋信有著蘇州大戶撐腰,說話極為硬氣,對於楊幼文還有徐震,並沒有太過於忌憚。
雖說目前這屋子裡,是二對一的局面。
但除了這屋子,就是知府和通判對整個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