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將軍的話,眾人反而更加興奮了。
將軍都開口了,這等於是官宣,相當於此事再不會有變化了。
雖說享受這些只能是老兵,但老兵也是從新兵來的。
新兵有了盼頭。
“可惜了,俺早些年上戰場的時候,膽子太小,不然定能穩穩進入治安屬,你們這些後生崽子,都不要像俺一樣。”
“到得現在來後悔。”
有老兵感嘆著說道。
這在軍中是常見的現象,短暫的訓練並不能讓他們勇往無前,只有經歷過多次戰爭的洗禮後,才會發生變化。
一些新兵聽到這話,心裡頭暗暗發誓,往後若是有機會上戰場。
定要衝在最前面,博個前程出來。
京營裡的這一幕,不過是大明諸多軍營的縮影。
和成為武官不同,在很多將士看來,這是唾手可得的前程。
不少年紀大了的老兵,當他們的名字和功勞被將軍記錄,並且上報上去後,大家的心情,都開始沸騰起來。
從來沒有哪個朝代,什麼時候士兵們像現在這樣渴望戰爭。
大明皇宮,乾清宮內。
“軍心可用,軍心可用呀!”
朱元璋聽著蔣瓛對於目前將士們的稟告,感嘆著說道。
“爺爺,想來現在關於去安南的將士們,如今可以作準備了。”
朱英坐在旁邊,笑著說道。
這樣好的現象,不用到實在是可惜了。
朱元璋點點頭,道:“這次便就像大孫所說那樣,咱把這意思傳下去,看看那些將士們想去,再從中挑選合適的。”
“安南那地方,我大明將士多有水土不服,也當要小心一點,不可有太大的折損。”
朱英回道:“爺爺儘管放心,這次咱們大明的將士過去,那可是為了保衛安南王室,是為了重整安南山河,此為正義之師。”
“安南的百姓,應該是極為歡呼才是。”
朱元璋笑呵呵的說道:“孫兒說得好,不過伱方才說讓那安秀公主也跟著過去,這可是你未來的妃子,可是捨得?”
朱英失笑道:“爺爺, 為我大明計,談何捨得與否。孫兒觀這安秀公主,是個有想法的,且在名義上,她已經是我大明的人了。”
“不管願意與否,安南那些人對其肯定有看法。她若回去,安南這趟子水,也能攪得更渾,在很多方面也好實施一點。”
朱元璋點點頭,對於大孫的謀劃,他是很放心的。
高麗就是一個最好例子。
現在差不多都算是歸於大明瞭,就差個名義。
可惜那李成桂,一番謀劃給大孫做了嫁衣。
“爺爺,關於派去安南的文人這事,還是隻能爺爺安排,不過孫兒覺得,不必定要年歲大的,便是有教書先生的水準,也當可以。”
“這番過去,前期的主要重點在孫兒看來,便就是行教化之道。”
“我大明寶鈔,也當可直接延續到安南中去。安南王室當不能有拒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