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幫派的好處費,等等一系列油水。
不說大富大貴,但絕對是衣食無憂的。
這也是為什麼劉三吾會發脾氣的緣故。
“不行,我必須向陛下上奏,絕不可如此。這是要毀了讀書人的根基呀,長期以往,還有多少學子寒窗苦讀。”
“讀書不如當兵,往後我大明,將會是怎麼的一幅場景。”
“我這年紀也大,老骨頭,活不了幾年。若是在這件事上,能夠讓老夫的性命,讓陛下清楚此事,也算是值得了。”
劉三吾說著說著,語氣開始激動起來。
周圍一個劉三吾曾經的學生,深深作揖道:“先生如此,吾莫不敢跟從,若是先生上奏陛下,還請在奏本中,加上我的姓名。”
這名學士說完,周圍人無不動容。
有人帶頭,馬上第二名學士也站了出來,緊接著是第三名,第四名。
很快,翰林院中,呼聲越來越大。
“好!好!好!吾道不孤!”
“不過這件事情,就讓老朽一人上奏足以,如此聯眾,易讓陛下覺得有逼宮之嫌。反倒壞了事情。”
看到大家如此支援,劉三吾老懷欣慰,不過在官場上沉沉浮浮的劉三吾,終究還是懂得陛下的脾性。
真要大家都給上了名字,這翰林院,怕是連草都要換一茬。
陛下那等人,可不是說文人抱團,就會讓步的,只會暴怒,從而導致慘案。
就在劉三吾準備行事的時候,一名白臉學士上前說道:“先生,我聽說此事,最初是由長孫殿下提出。”
話說到這裡,白臉學士立刻禁聲。
不過劉三吾,包括其他學士,本來熱烈的氣氛,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
長孫殿下的事情,在大明,尤其是京師的上層圈子來說,已經算是個公開的秘密了。
既然是秘密,還是皇家秘密。
哪怕大家都知道,也不敢在公開場合提到,只敢相交好友,私底下議論。
陛下還未放話,誰也知道此事涉及皇家傳承,都不想過多觸碰。
“你確定嘛,這訊息從而而來,可不能隨意胡說。”
劉三吾揮揮手,將白臉學士招到身邊,小聲問道。
“千真萬確,先生不知曉,前段時間,我與李衛良李翰林一同受令,由宦官帶到坤寧宮見長孫殿下,講解宋朝典籍。”
“李翰林受到殿下賞識,一飛沖天,如今已經是長孫殿下伴讀。可自由進出坤寧宮內,此事目前還未有陛下傳昭,不過想來也快了。”
說到這裡,白臉學士的眼神中閃過羨慕和妒忌,還有些幽怨。
明明兩人一起去的,偏偏那李衛良得了賞識,自己什麼好處都沒撈到,心裡頭有些不甘。
微微停頓後,白臉學士繼續說道:“先生,我與李衛良同窗好友,關係甚密,得知現在他也正在參與老兵退役章程的事情。”
“所以照我看來,此事與長孫殿下淵源破深,畢竟此事,在往前朝代中,從未有過,為歷史之先河。”
聽到這些,劉三吾眼中開始思索起來。
並非是說劉三吾怕長孫殿下而不怕陛下。
而是因為有些東西,一旦涉及到儲君的話,那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他簡單上奏,將會被陛下看成另外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