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並不是一個歷史通,所以在這個時候,就是需要你查資料了。
大明的建立距離宋朝,不到百年時間,在很多資料典籍的儲存上,還算是比較完好的。
在朱英的吩咐下,很快郭忠就將跟宋朝有關典籍帶了過來。
朱英看到十幾口大箱子由宦官們抬過來的時候, 就有些懵逼了。
這怎麼查。
不好好在,郭忠貼心的介紹道:“殿下,這兩位是專職宋朝學問的學士,這裡大部分的典籍,都是由他兩人整理,編撰。”
“殿下有什麼需要查詢的地方,或許直接詢問起來會比較迅速。”
朱英讚賞的看了眼郭忠。
郭忠雖然是老爺子指派過來的, 但其實在朱英這裡的存在感並不強。
除了早期介紹一個官員外, 大部分朱英對其都用不到。
朱英有著自己的勢力, 像是張伯,葉月清,會更加的熟悉一切。
所以對郭忠下意識的忽視了。
現在看來,郭忠在細節方面,還是非常用心的。
得到長孫殿下讚許的目光,郭忠知道自己這個做法到位了。
郭忠很清楚,或許自己比不上劉和, 但司禮監秉筆太監這個位置,就整個皇宮裡的宦官而言, 已經算是二把手的存在了。
其實在更多的方面, 郭忠負責的事務,或者說權力體現方面,比之劉和更多。
劉和需要貼身服侍陛下, 很多事情不可能親力親為。
而郭忠想要保住自己二把手的位置,長孫殿下就是一個繞不開的坎。
自從服侍長孫殿下以來, 他就一直在思考, 如何體現自己的存在感。
這次的機會, 顯然是把握住了。
宦官對於皇家, 便就如同家奴般,
一個讚許的目光完全足夠了。
接下里朱英就開始詢問翰林院過來的兩個學士,宋朝有關的一切。
其中的重點,主要就是經濟收入上面。
從歷史的角度去看,朝代的進步,一直都是向前的。
若是退後的朝代,不可能維繫太久的時間。
對於宋朝,不管是後世的人們,還是現在的百姓,都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弱宋。
學習過歷史的人,基本上都感覺這是一個很衰弱的朝代,重文輕武,總是處於捱打之中。
但拋開軍事不談,自經濟,百姓幸福指數,社會繁榮等各方面來看,宋朝, 實則已經達到了歷史朝代的巔峰。
其中表現得最為明顯的, 便就是國庫的財政收入。
宋朝的財政收入,商稅佔據七成, 農稅只有三成。
也就是宋朝,是真正的國富民富的一個朝代。
而現在的大明,農稅佔據八成,商稅只有兩成。
在城市化建設的道理上,也是遠遠低於宋朝。
以上這些內容,基本上是由面前長得微胖的翰林學士介紹。
“若是咱大明的經濟,也能發展到宋朝那樣的規模就好了。”
朱英心中暗道,隨後看向另一位,面色相對要嚴肅許多,且還有些臉黑的翰林學士之上。
問道:“你可是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