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的製作,對於大明而言是一場賭博。
如今的大明,猶如初生的嬰兒,到底能不能經得起這一場風雨,誰也不知道。
既然不能製作軌道,日後便將心思,放在海運之上吧。
到了這份上,朱英也是想明白了。
朱元璋聽到大孫先一步退了下去,眼神中閃過欣慰。
“大孫能這般想,咱也是很滿意,即便大孫日後作為皇帝,也要聽得進臣子們的諫言,萬萬不可一意孤行。”
朱元璋輕聲的囑咐說道。
大孫很優秀,也正是因為這般優秀,所以導致在性格上非常唯我。
這樣過於強勢的性格,有弊有利。
好處在於其不會受到臣子們的干擾,壞處便是一旦出現錯誤,很有可能堅持到底。
聽到老爺子這般說,朱英也開始反省自身。
從初到大明,到建立邊疆勢力。
在這其中,可沒有什麼軍師幫助,所有的一切,全是完全由朱英掌控,支配,排程。
群英商會的勢力中,朱英為了維持自身的統治力,類似個人崇拜的強烈信仰,也就造就了極為獨裁的性格。
大小事情,全由他一言而決。
靠著後世所帶來的知識和見識,這一路上較為順風順水,直到如今。
人無完人,平時看似性格溫和的朱英,在經歷過諸多風雨後,骨子裡透露出的是霸道。
見大孫打消了軌道的計劃,朱元璋也就沒多說有關於試點建設軌道的事宜,轉而和大孫聊起關於番薯,火繩槍,將士操練這一塊。
朱英回到書案上,不動神色的將案上的白紙丟至一旁,而後跟老爺子開始談論起來。
書房裡,朱英和朱元璋的談論聲不斷傳出。
門口,劉和的臉上,終於掛上了笑容。
.......
“你確定沒聽錯,大哥和皇爺爺爭吵了起來?”
春和殿中,朱允炆眼神中透露出喜色,對著小太監再三強調說道。
“回稟殿下,陛下在華蓋殿晚膳的時候,長孫殿下進入不久,就傳來陛下雷霆大怒之聲,此事周邊太監俱有耳聞,奴婢萬分確定,絕沒有聽錯。”
小太監肯定的說道。
這事又不是他一個人聽見的,當時那般大的聲音,周邊的宦官們,基本上都聽到了。
哪怕是在後方的謹身殿裡,都能聽得到一些聲響。
“行了,你先下去吧。”
“奴婢告退。”
得到訊息的朱允炆,迫不及待的就朝著後殿過去,他要把這個訊息,告訴孃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