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能說完後,朱棣和張玉對視一眼,似乎有著某種默契。
二十二歲的朱能,為何能得到朱棣的賞識,甚至能成為朱棣的心腹。
實際上這貨,年歲二十二,但長得很著急,說四十歲沒人信,若說三十多,沒幾個不信的。
魁梧彪悍的身材,加上從小習武,在目前朱棣麾下,他是全軍單挑第一人。
也就沒有大鬍子,不然和三國演義裡的張飛沒啥兩樣。
朱棣很早就意識到,朱能這人能處,有事他真上。
在原歷史的靖難之役中,這傢伙率三十人,直衝耿炳文率領的大軍,俘獲三千餘眾。
朱棣在東昌之戰中被歷城侯盛庸圍困的時候,也是他衝入軍陣,將朱棣解救出來。
就在朱能有些想不到對策的時候,張玉淡漠的說了一句:“豎壁清野。”
朱棣微微點頭,朱能聽到這話還沒怎麼反應過來,遲鈍了一下,這才大聲叫好:“好法子,說是倭寇,多是刁民假扮,殺上十個九個都不冤。”
朱棣可不是什麼仁君,從小從軍營長大的他,對於殺戮這樣的事情,沒有半分顧忌。
張玉有些儒將氣質,但從元末走到如今的將領,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也不是個簡單人物。
朱能就更加不用多說了,從小就和父親一同征戰,已然是習慣了。
現在的朱能,在某種意義上,其實算是張玉的弟子般,跟著學習謀略。
沒有人知道會有多少真的倭寇出現,曾經的抗倭戰役中,沿海百姓假扮也不在少數,朱棣自然不會顧忌這些。
豎壁清野後,那些倭寇沒了聯絡人對接,處理起來,當然要簡單許多,要想快速平倭,尤其趕在晉王前方,這確實是最佳的法子。
商議平倭對策後,朱能和張玉離開,朱棣一人獨自在大帳裡。
朱棣直接從京師出發到山東沿海,朝向倭國方向,便是膠澳,即後世青島。
從海州(後世連雲港)至登州府(後世煙臺)這一帶,都是倭寇的重點侵襲物件。
其子朱高煦如今十二歲,自然也不會隨軍出征。
此刻的朱棣,突然感覺有些孤冷。
“爹,我也是你的兒子,為什麼你就是不相信我呢,我是哪裡做得不夠好嗎。”
“別人都說我最像你了,可是爹你總得要給我機會才行。”
“大哥都已經去了,為什麼就不能讓我上呢。”
朱棣坐在書案前,uu看書 想到如今的局面,還有在京師的父皇,心裡頭感覺極為憋屈。
朱元璋是朱棣最為崇拜的人了,在很多方面,朱棣甚至都下意識的模仿父親。
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他都會想,若是父皇在此,會如何解決呢。
只是現在過來平倭的朱棣,領軍在外卻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良久,朱棣的眼神,開始變得堅毅起來,他冷冷的說道:“爹,你便看著吧,我一定讓你看到你兒子我的能力,三哥輸給了我一次,便也有第二次。”
“不過是一群倭寇,若是我猜得不錯,這次平定倭患只是開頭,真正的大戲,應當是在倭國那邊吧。”
想到這裡,朱棣從大帳中走出,感受到海風鹹鹹的氣息,眼神逐漸銳利起來。
“爹,我若是攻下倭國,你又會將如何呢,這天下,終究是要看軍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