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人數接近或超過十萬,以工代賑就沒有了任何的意義可言。
面對陛下的問話,下方几個尚書相互對視一番,均是保持沉默,包括後面的群臣,也是低頭不語。
能有什麼辦法呢,遇到災荒,唯有首先賑災才是,但就目前而言,大明的財政赤字,國庫都要空了。
擠出來三百多石,顯然這還是戶部尚書趙勉的能力不錯,換作他人面對如今境地,估計只有乾瞪眼的份。
“瘟疫的事情,太醫院派遣醫官,研究處理,另銀作局再印寶鈔兩百萬貫,以用於此次災荒,當地各醫署協調處理瘟疫之事。”
朱元璋開口說道。
太醫院歸屬禮部負責,不過現在沒有禮部尚書,朱元璋就直接下令了。
對於災荒,大明現在很是熟悉,自大明立國至今二十五年間,賑災一直就是朝堂上的主旋律,每年每月,都要討論這個事情,套路方式都很熟悉。
只是往前陛下都會殺上幾人祭天,今日卻沒了動靜,群臣們還有些不習慣。
像是這樣的事情,朱元璋已經經歷了二十五年之多,只是每次遇到,終究還是會有一種無力感。
大明的財政,一直都是目前大明的痛處,每年赤字都很習慣了。
不僅僅是賑災,就是軍部的軍餉,大臣的俸祿拖欠,也已經成了慣例。
當然,拖欠的這部分,並非是銀子。
大明寶鈔,從來都是按時按刻的發放了下去,畢竟幾張紙的東西,銀作局印起來不算難事。
目前大明群臣的俸祿,是寶鈔加實物。
除了大明寶鈔外,還有綢緞布匹大米。
綢緞布匹好說,大米一向是拖欠著的,畢竟單純的大明寶鈔,在這個物價飛漲,寶鈔貶值的年代,所產生的購買力,朱元璋心中也是清楚的。
只是市場經濟的調節,無休止的印刷寶鈔,只會讓大明寶鈔不斷的貶值。
兩貫鈔只能換一兩白銀這等事情,朱元璋怎麼可能不知道,只是知道又如何,還能有什麼辦法可言。
退朝後。
朱允炆並沒有去找皇爺爺,在這個時候去找皇爺爺說大哥的事情,撈不到半分好處。
也沒有誰會在這個點上,去觸陛下的黴頭,哪怕有事,能壓著就先壓著吧。
華蓋殿內,朱元璋沒有直接上手批閱奏章,而是坐在書案上有些出神。
對於河南地區如今的情況,朱元璋完全可以感同身受,當初的他就是這麼經歷過來的。
不過是運氣比較好,雖然艱難了一些,終究是撐了過來。
但是撐不過來的,可不在少數。
如今的河南地區,怕是易子而食這等事情,已經是遍地可見了。
“陛下,臣認為或許可以找長孫殿下聊聊,興許能有些辦法。”蔣瓛侍衛在一旁,猶豫了良久,終於還是忍不住的說道。
“大孫?這等國家大事,找他能有什麼法子。”朱元璋聞言,皺眉說道。
蔣瓛聽到陛下沒有第一時間拒絕,於是解釋道:“啟稟陛下,長孫殿下擅長買賣之道,其所經營的群英商會,每年賺取的錢財難以估計。”
“單單便是雪花鹽這一項的入賬,箇中利潤臣估計便有百萬之多,且當是真金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