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聽到這話,心裡頭也有些委屈,父王為何這般早就去了呢,留下他們娘倆,實在是孤苦伶仃。
“想要得到你皇爺爺的重視,必須還是得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的增強你在陛下心中的分量。”
呂氏感嘆完之後,對著朱允炆認真的說道。
朱允炆聞言,眼睛一亮,忙問道:“娘,從什麼樣的小事開始呢。”
呂氏回道:“先不要去管讀書的事情了,從明日開始,不管是想盡什麼法子,你都要在陛下的面前多多出現。”
“記住,不要表現去爭奪儲君的心思,甚至於要在陛下面前,自己主動提出將太孫位讓給你大哥,多多在陛下面前,說你大哥的好話。”
朱允炆一愣,疑惑說道:“娘,這...這豈不是將皇位拱手讓人。”
呂氏微微搖頭,知道自家兒子年歲小,見識少,也不去責怪,解釋說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有時候以退為進,才是最好的方式。”
“你想想,為何陛下已然是知道你大哥的存在,卻沒有讓他進入皇宮,你說昨夜陛下睡在坤寧宮,早朝前還乘坐陛下的龍攆出去了。”
“這說明你大哥在陛下的心中,分量極重,遠不是誰可以干涉的,而沒有直接入宮,宣佈你大哥歸來的訊息,只能說明現在你大哥的身份,還是有可疑之處。”
“以至於哪怕是陛下,再是寵愛,也不敢貿然行事。”
母妃呂氏的分析,讓朱允炆茅塞頓開,如同開眼了一般,這其中的脈絡,頓時就變得清晰起來。
一時間,朱允炆整個人都明顯變得有些不同了。
只是有些疑問,朱允炆還是不清楚,問道;“娘,那我為何要在皇爺爺面前,說大哥的好話呢,只要博取皇爺爺的重視就好了呀。”
“這般不是反而助大哥一臂之力了嗎。”
呂氏搖搖頭,說道;“你還是不清楚陛下的性子,既然陛下已經重視你大哥,在某個方面,已經被立為太孫的你,在陛下心中就是和你大哥作對的敵人。”
“便也是如此,陛下才會刻意的去疏遠你。但為娘看來,便是如此,說明陛下對你還是有寵愛的,甚至於陛下的心中,或許還存在幾分愧疚。”
“要想重新獲得陛下的認可,你大哥就是繞不開的檻,唯有在陛下的面前,你主動站出來,承認你大哥的存在,甚至於表現出自身要讓位的姿態,這才能加大陛下心中的愧疚。”
“如此,你就能重新得到和陛下親近的機會,畢竟哪怕你日後不為太孫,多少也是一個藩王,也需要治理地方。”
“和其他皇孫般,陛下也是會關係在乎,只是略有相差。”
“這般一來,你才有能有機會,慢慢增加自己在陛下心中的地位,你的表現,才能被陛下看到。”
“日後只需等待機會,伺機而動便可,現在的我們對於你大哥,知曉的太少了,根本沒有應對的法子。”
“最好的就是,你需要多多建議陛下,讓你大哥快些入宮,只有讓你大哥入了宮,從暗處轉到了明處,我們才能有應對的法子。”
朱允炆聽完後,眼神中帶著震撼的目光,看向自己的母親。
這真的是他心目中,那個賢良淑德,每日琴棋書畫,相夫教子,不問世事的母親嗎。
這一刻的朱允炆才發現,原來,自己的目前如此的優秀,甚至於連先生黃子澄,表哥李景隆都是遠遠不能相比。
誰言女子不如男,這一刻的朱允炆感覺自己就是頭蠢驢,母親只是透過自己知曉的一些資訊,就能迅速分析出事情的前後。
甚至於連應對的方案的提出來了,他看著母妃眼神中的睿智,突然為自己的被人誇讚的聰慧感到羞愧。
我真的是母親懷胎十月生下來的嗎。
這一刻的朱允炆,不僅心裡頭犯嘀咕。
許是察覺到了兒子的想法,呂氏微微一笑,如百花綻放,說道:“你長得雖像為娘,但你性子和你父王頗為相像。”
朱允炆醒悟,群臣也說自己有父王之風骨,這話看來沒錯。
“娘,那麼大哥進宮後,我們該當如何呢。”朱允炆放下天馬行空的想法,再次問道。
呂氏說道:“等你大哥進了宮,那法子就多得是了,你大哥在皇宮裡,除了陛下,也沒幾個熟人,哦,還有一個允熥和明月,這都無傷大雅。”
“你想想,從小到大,便是宮廷禮儀,皇家風度,儒家學問,你學到現在,掌握了多少?你大哥在野流落十年,到時候一進宮,這對比就出來了。”
“別說你大哥並不一定有你聰慧,哪怕是比你聰慧些,學會這些又需要多久的時光,到時候能不能勝任皇位,還是兩說呢。”
聽到這裡,朱允炆終於是放下心來,有了母親的諄諄教導,他感覺自己已經完全看清楚了目前的情況,自信再次從雙眼中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