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爺爺的神情,讓他們感受到極為震撼。
平日裡的皇爺爺威嚴無比,舉手投足間都給人以極大的壓力,在皇爺爺的面前,他們都很是拘謹。
不應該說他們,所有人在皇爺爺的面前,都是一樣。
他們感受過來自皇爺爺的訓斥,見過皇爺爺的暴躁和癲狂。
哪怕一個不愉的眼神,都能把人嚇得手足無措。
但他們何時見到過這個模樣的皇爺爺,就像是一個普通的老人,見到自己的孫子。
所有的威嚴,在這一刻全都消失,只有和百姓家一般的爺爺一樣。
慈祥,和藹。
朱元璋緊緊拉著朱英的手,這一路進來沒有鬆開。
恍恍惚惚的,一直到院子裡坐下,這才回過神來。
當手收回來的時候,朱元璋心中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生怕好不容易得到的大孫,會再次消失。
大孫,名義上是他的長孫。
其實在某種意義上,更像是朱重八的兒子。
洪武七年朱雄英出生的那一年,朱元璋四十六歲。
這個時候,長子朱標已然成了大人。
朱標小時候,雖然朱元璋很是疼愛牽掛,但那一年,至正十五年。
朱標出生時,朱元璋正在率軍攻打集慶,現在的京師。
而後又一直在征戰中,直到至正十九年,他才擁有十萬兵力,而且地盤也不大,四面受敵。東面和南面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
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壓力很大。
而後大敗陳友諒,消滅張士誠,殲滅方國珍。
直到洪武元年,建立大明。
但是這個時候,朱標已經十三歲了。
建國之初,事務繁忙,太多的東西需要朱元璋親自操行,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當朱元璋從諸多國事中抽出時間,稍微輕鬆一些的時候。
朱標已經及冠,朱雄英誕生。
從來沒有帶過孩子,享受過帶孩子樂趣的朱元璋,對於長孫朱雄英的感情,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甚至於沒有顧及朱標和常氏,強行將朱雄英要了過來,和馬皇后一同帶娃。
這份情感,縱觀所有皇子皇孫,哪怕包括朱標在內,誰能比擬?
包括名諱。
雄英的名諱,並沒有受到祖訓錄的限制,只因為朱雄英在朱元璋的心裡,是朱重八的兒子,孫子。
是整個大明,不一樣的煙火。
取名的規則,並非是在朱雄英生後次年編撰的祖訓錄才有。
在朱標,朱樉,朱棡,朱棣等兒子出生的時候,朱元璋就已然定下,只不過是洪武八年成書的時候,才記載進去。
便就是因為愛得深切,愛得特殊,所以雄英的名諱,才如此特殊。
這也是朱元璋想要告訴所有人,朱雄英在他的心裡,就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又雄又英。
朱雄英早夭,朱元璋都要下葬孝陵,封虞王,之所以是虞,是因為朱元璋博覽古書,在他的心裡,長孫於自己,便是如同虞姬於項羽。
霸王別姬,流傳千古的悽美愛情故事,朱元璋有著如同當時項羽一般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