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傢伙,我以為就自己看到了呢,沒想到你們都看到了。”
“哈哈哈哈大家都是看了《我在首都修文物》嗎?”
“我只看了第二集,為什麼沒有第一集的資源?誰有第一集的資源啊?”
“同問!”
......
吉爾看著螢幕整個人滿臉問號。
紀錄片?
修文物的紀錄片?
看到這裡他算是有些明白了。
感情這些學生都是看了一部名叫《我在首都修文物》的紀錄片。
誤打誤撞寫了型別相同的小論文。
“這個紀錄片真的這麼好看嗎?”
吉爾心中嘀咕一聲。
轉頭開始在網上搜尋起這部紀錄片起來。
一個小時後。
吉爾重新回來了。
直接在群裡面發了一條訊息。
“那個....我之前說的寫華國博物館論文成績不合格的事情取消哈。”
這樣的真香反轉,讓不少學生感到好笑。
立馬在群裡面發言。
“教授,你是不是看了這部紀錄片啊!”
“真的很好看吧!”
“哈哈哈教授也愛上了這部紀錄片。”
.....
面對這樣調侃他的一幕。
吉爾在群裡義正言辭的表示。
“你們不要亂講,我沒有愛上這部紀錄片,我只是實事求是的說話。”
“那個你們誰有第一集的資源,為什麼我找到的網站只有第二集?”
學生們:......
“教授,那個研學基金的事情?”
“什麼基金?哪裡來的基金?”
吉爾真誠的發問。
學生們:......。
......
類似於吉爾這樣的事情只是一個縮影。
《我在首都修文物》在不知不覺間正在以一股恐怖的速度在蔓延。
修補文物型別的紀錄片本就是風毛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