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是初次接入,但實機駕駛同步率高達9.9%的碇蒞零依然輕車熟路的完全掌握了模擬機,同步率達到20%,這也是沒有符咒供能的EVA所能到達的極限。
“第一次波形耦合契合度高達80%。”
在零號機的資料匯入模擬機的過程中,由於零號機有著自身活的靈魂,需要工作人員根據實際情況時刻手動調整資料線,所以資料是有失真的,流程頻繁大改也註定了工作人員不可能十分熟悉這一套操作,在這樣不利的條件下,第一波匯入資料契合度達到80%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
“很好,就是這個勢頭,繼續保持,三號機位,斷開第四、第五資料線,接續第六、第七資料線,其他機位保持不變。”
大師傅迅速校正了第一波資料匯入爆出的缺陷。
在一開始時他可以靠自己指揮手動調整一些流程上的設計缺陷,但實驗進入到中後期時每秒不斷重新整理的資料量根本來不及這樣操作,只能靠預設的流程走下去,出現設計時就存在的缺陷也只能一錯再錯,最後導致資料大量失真。
從前兩次的統計結果來看,在開始時資料是次高,中期逐漸邁向巔峰,越到實驗尾期錯誤就越多,資料也越亂。
實驗中期資料高峰這其中既有工作人員在實踐中逐漸熟悉流程的原因,也有大師傅居中調整的原因,但實驗真正最重要的成果還是在尾期出現,所有的缺陷將在那時集中暴露出來,EVA本身的一些深層次資料也只有在那時才能觀測到,如果不能邁過實驗資料高峰只出現在中期這道坎,EVAღ琥珀號機的維修工程就得延後,任務重大。
“第二次波形耦合契合度81%。”
資料體量變大,總傳遞精度提高,但EVA零號機與模擬機終究是兩個不同的存在,即使零在其中大幅拔高了相似度,但不同也在不斷提高的資料體量下凸現出來。
有時提高資料傳輸的精度契合度反而下降就是這個道理,刷機是一個相互磨合的過程,EVA零號機想要完全的改造模擬機,但模擬機未必願意改變自己。
活性化的EVA零號機並非死的模擬機,無法照搬它的資料到模擬機上,只能透過匯出資料匯入資料這樣轉一手的流程,儘可能完全地傳達零號機的資料,使模擬機在覆盤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被刷機。
駕駛員在這其中是一塊可以自由行動的棋子,即可以搬到EVA零號機透過對它活的靈魂的影響改變零號機輸出的資料,也可以搬到模擬機降低它的抵抗,提高兩機的相似度,還可以乾脆去掉駕駛員這個變數,使實驗資料趨於穩定,隨機性大大下降,有利於重複實驗總結經驗。
大師傅就活用了這一手,將他從一開始就有初步設想的思路轉變為了實際的實驗流程,收集到了更加現實可靠的資料。
“五號機位降低輸出功率,你的資料堵塞到六號機位的資料了,六號機位提高一個點的輸出功率,補上五號機位空出的流量通道。”
“三號機位注意,你這邊的資料活躍度較大,在接下來的實驗中有可能突入到其他機位的通道中去,事件發生時及時降低輸出功率提高穩定性。”
“十八號機位注意,你這邊資料僵死,之前設定的穩定閥去掉,閾值調大,讓它自由發揮,不要限制死。”
“三十五號機位注意,你這邊……”
“七號機位注意……”
大師傅開始枯燥的校正工作,想要徹底堵死流程缺陷是不可能的,EVA是在變化的現實的現象。而任何理論、任何定律、任何流程都是人類在觀察到足夠多的現象後總結出來的人類自以為是的真理,從來只有現象修正理論,理論修正自己去貼合現象,而沒有反著來的可能,這自然也就不可能完完全全地跟著他的設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