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怕。要不然,這次看完《潛伏》,你自己回家一個人睡?”
“不,我們是好兄弟,我不能看著你被嚇得睡不著。放心吧,兄弟,我不會扔下你一個人獨自害怕的。”
……
網上,同樣的議論不在少數。
《靈動:鬼影實錄》確實很嚇人。哪怕事後有人覺得與那個拍自己睡覺一整夜的活動有關,大家很可能被營銷了,卻也還是會認可《靈動:鬼影實錄》。
票房,其實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恐怖片的票房高,不看明星臉、不看偶像、也不看是否有影帝影后出演。
《靈動:鬼影實錄》票房高,作為恐怖片只有確實嚇人,才會拿下這麼高的票房。
文之仁和沃納憑藉此片,擺脫騙子和運營的標籤,成為真正的恐怖片大師。在恐怖片圈子裡,其地位只落後於吳龍。
“《潛伏》今晚開始上映,有誰去看的?”
“沒有一定的膽量,真不要看文之仁和沃納的恐怖片。”
“《靈動:鬼影實錄》太嚇人了。我裝了攝像頭拍攝,卻不敢看拍下的影片。擔心影片裡會出現嚇人的東西。”
“《靈動:鬼影實錄》才一萬五千美刀的製作成本,《潛伏》的製作成本是《靈動:鬼影實錄》的一百倍,肯定《靈動:鬼影實錄》更可怕、更好看。”
文之仁和沃納對於《潛伏》,沒有進行大肆炒作運營。只是在探索詭異網站上發起一些問卷調查,談談對不乾淨東西的理解。
比如那些嚇人的東西,到底是詭呢?還是什麼別的東西,比如魔鬼、惡魔。
這兩者,哪個更可怕。
又比如,搬新家前,是否有了解過新家之前的情況,有沒有什麼異常的事發生,導致前房主搬走?
而《靈動:鬼影實錄》的成功,證實了兩人的能力,哪怕《潛伏》的製作成本只有一百五十萬美刀,也有電影發行公司爭相為他們代理發行。
首映拿到超過三千多塊熒幕。這樣的放映量,顯然很多院線和獨立影院都看好這部電影。
實際上,在樣片試看後,都覺得這部電影會是爆款。
就在這恐怖片迷的萬眾期待之中,《潛伏》終於上映。
電影院裡,燈黑下,彷佛像個指令一樣,立即讓人感到不安。
此時很多人才感覺到,文之仁和沃納的恐怖,已經深扎入人心。
電影開始,一家五口搬入新家。
父親喬希,母親瑞來,大兒子十歲的道爾頓以及二兒子、還是嬰兒的女兒。
很慣用的手法,到了新家,作為孩子的道爾頓說房間裡有奇怪的東西。然後大人並不在意,還安慰說到了新家不習慣。
看相簿時,兒子發現沒有沒有父親小時候的相片。
當喬希去上班後,家裡開始出問題。
家庭主婦瑞來彈鋼琴時,透過監聽器聽到嬰兒房間裡小女兒的哭聲。上去察看時,聽到閣樓那邊傳來聲音。
觀眾們的心立即提起來。
來了來了,又是閣樓,不然就是地下室。幾乎所有的此類恐怖片,出問題的都是這兩個地方。
結果瑞來進去後,除了自燃的爐子,沒有發現有人或其他東西。
然後,瑞來只能奇怪地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