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龍作為導演、編劇、配樂,以此分紅。他的分紅不能少於出資最多的電影公司。
另外,如果要使用那些史詩級經典金曲,要付費。這是事前創作的,自然要按購買使用權算。
吳龍還補充,這三部影片,他只做執導,不參與出演。副導演指定斯科特,演員由斯科特選,吳龍通常不會干涉。
製作成本九億美刀!
譁!
光聽這個數字,在場的電影公司高層一片譁然。
分攤下來每部影片要花三億美刀的製作成本!
高了!
大家都這麼覺得。
有人甚至覺得太高了。
如果說二億,或二億五千萬,大家覺得可以接受。可單部影片超過二億五千萬,那就超出大家的心理預期。
三部九億美刀的製作成本,預計全球總票房三十億,投資回報率只有3,太低太低。
吳龍的電影,投資回報率哪次不超過4?
如果預測全球總票房超過三十六億,他們還能接受。那樣就是投資回報率4,報表上做起來好看,賺得也多。
九億的製作成本,三十億票房,未扣除其他成本,收益二十一億。這二十一億,八大電影公司再加上吳龍,按九份分,每家才分二億多。還要再扣除院線、獨立影院的分成,算下來每家沒賺多少錢。
再細分下去,每部每家才分到幾千萬美刀。
這與之前雄獅影業、威納影業與吳龍合作的電影收益,差太多了。
本以為聚在一起分蛋糕,結果現在一看,發現這蛋糕太小,不香了。
包括雄獅影業、威納影業在內的八大電影公司傻眼了,盤算著如何處理。是繼續往下談合作,還是合作失敗。
雄獅影業和威納影業沒有說話,其他六大電影公司的高層坐不住了。
“吳龍,你這製作成本太高了,投資回報率只有3,大家沒什麼錢賺。”
“是啊,吳龍,能不能把製作成本降下來?”
“劇本也沒給我們看。”
“你還不參演。”
這些電影公司的高層,開始與吳龍討價還價。
斯科特在一旁,不知怎麼幫吳龍。他也是今天才知道吳龍給出的製作成本每部足有三億美刀,投資回報率又只有3,確實讓人難以接受。
他心裡想,哪怕實際用到三億美刀,也沒必要現在說出來。先把大家的投資弄到手,到時候超支,這些電影公司前期都投了那麼多,只能咬牙再投。
這樣的情況,在好來呼經常遇到。
為什麼吳龍,不玩這樣的手段?
斯科特覺得,吳龍雖然成就比他高,但在這方面的經驗還是不夠,太年輕。
“吳龍,每部三億美刀的製作成本太高。《加勒比海盜》第二、第三部才四億多不到五億的製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