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質量不行,但憑明星或明導演,又或者單憑宣傳,是挽救不了票房銷售的。
哪怕製作成本上億,吹噓什麼電腦特效,也沒用。
爛片就是爛片,與投入的製作成本無關。
這些放映《女巫布來爾》的獨立影院老闆,相互聯絡影片銷售情況,得到大家情況一樣,不免一起感嘆。
不過,他們經過商討,一致認為這是因為全國只有三十六塊銀幕播放《女巫布來爾》的緣故。投入一千八百萬工營銷費用,肯定會吸引一批人。這一大批人,只有三十六塊銀幕不足以馬上消化。
最多三天,市場應該反應過來,不會再有人上當。
三,這個數字,通常是一個慣性點。什麼三次、三天、三部曲,大多都會遵循這個節點的轉折規律。
電影市場上,最常見的就是三部曲。第一部影片票房好,立即拍續集。續集出來,通常規律就是第四部票房下降。還有不少是前三部不錯,第四部必撲。
不過,像六萬美刀製作成本這樣的超級大爛片,這二十六位獨立影院老闆都認為,撐不過第三天。
第二日票房出來,《女巫布來爾》總票房不變,第二日的單日銀幕票房也不變,第二日的上座率還是百分之一百!
《極限追殺》,第二日票房下降!
其他關注《女巫布來爾》的院線負責人和獨立影院老闆,也沒有著急說馬上聯絡文之仁和沃納,把《極限追殺》改成《女巫布來爾》。
一是合同問題,二是第二日票房下降,第三日票房上升的情況,也有可能出現。
第三天,網上評論依舊很熱鬧。畢竟全國才三十六塊銀幕播放《女巫布來爾》,和《極限追殺》的兩千多家影院放映相比,《女巫布來爾》差得太多太多。沒能買到票觀看的人,也太多太多。買不到票,看不到電影,只能上網發洩。
對於那些說《女巫布來爾》是爛片,影片質量很差的論調。不管看過的觀眾,還是沒看過的網友,都盡情地噴這種言論。
“傻子,把你深夜在野外拍出來的影片放上來,讓我看看你拍得怎樣!”
“一看就知道是沒有在野外宿過營的。”
“你這種人,活該被女巫詛咒而死!”
“看了影片還敢對影片不敬,真以為女巫不會像貞子那樣對付你?小心點,就算不是《午夜兇鈴》,也會是《鬼來電》!”
就算有人說,《女巫布來爾》是運營炒作,所謂的尋找女巫失蹤事件是假的,也被反對的言論淹沒。
最正確的反駁,讓質疑尋找女巫失蹤事件的人無法解釋。那就是,如果是運營炒作,那麼這樣的炒作費用是多少?
有人估算,起碼有二千萬美刀左右,至少也要一千五百萬美刀。
如此高的費用,拿來炒作這樣一部爛片?
值得嗎?
誰會這麼去做?
質疑這是炒作的人,換他們,他們願意出這筆錢來炒作這樣一部電影嗎?
圖什麼?
這一連串的靈魂拷問,把那些質疑的人全問住了,也把所有質疑打了回去。
要知道,很多恐怖片的成本也就幾百萬或一千萬美刀左右。如此製作成本的恐怖片,已經拍得相當可以了。
如果《女巫布來爾》是炒作,把一千五百萬分出一千萬或幾百萬來拍出一部好片,不是更划算嗎?不是更正確的選擇嗎?
既然這些不合理,那麼只剩一個合理解釋,那就是《女巫布來爾》是真實的拍攝,是失蹤者自己的拍攝,所以才會這麼亂糟糟的,不像專業攝像師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