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安吉麗奇怪。“這樣不是能救助更多的獅子嗎?”
“因為人工圈養的獅子實際上是無法返回大自然的,包括我這裡的獅子,也是如此。”凱文解釋。
“可是,我好像聽說透過訓練,可以放歸大自然。”安吉麗說。
凱文皺眉,想了想,組織好語言才說:“也許吧,反正我和不少人認為那根本不可能。”
他不想反駁別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能解釋一下嗎?”
“即便是透過模擬野生環境訓練,也許能訓練出一兩隻。我是說也許。可這樣的野生訓練,獅子自己捕獲獵物,也只是本能而已。這個本能,並不代表獅子的野性。”
“獅子的野性,才是它們能迴歸野生的重要因素。因為只有本能還不夠。”
“放歸大自然後,獅子不是就恢復野性了嗎?”安吉麗還是不太懂。
“是恢復野性了,但放歸野生是不是要等它們成年或者剛成年?可等到那個時候,它們就錯過了真正的大自然捕獵和大自然生活。長大時野性形成的生活習慣,才是它們能在自然環境生存的保障。”
“獅子的捕獵依靠的是團隊作戰。單獨的獅子很難活下去的,最少也要兩頭獅子。一頭獅子被趕出獅群,如果無法加入或組建另一個獅群,它將會面臨很多困難,甚至會餓死。更何況是人工訓練出來的獅子?”
“餓死?”安吉麗不太相信。“獅子那麼大個,那麼兇猛,怎麼會餓死?”
“也許不會馬上餓死,幸運的時候會有吃的。如果不幸運,就沒有吃的。而大象、野牛、犀牛、鬣狗都能威脅到獅子。特別是鬣狗,看到獅子虛弱,它們不介意把獅子當成獵物。”
“獅子,還會被同類攻擊……”
凱文給安吉麗和吳龍科譜了許多關於獅子的知識,也解釋了為什麼不贊成領養獅子。
菲洲合法的飼養獅子的機構場所已經飽和。當幼獅成年或者無法再和人類呆在一起,要怎麼處理?
那些獅子不得不被放出來,這樣就促成了狩獵產業。
像白獅子,自然界是極其罕見的,所以白獅子成為昂貴的狩獵產品。在一些農場,白獅子隨處可見,實際上是人工選擇性繁殖技術的結果。
這算不算違反自然規律?
很多人不知道,來到這裡參觀遊玩看見,驚呼好多野生白獅子。
自然界又怎麼可能出現這麼多野生白獅子?
飼養員會把出生不久的小獅子從獅媽媽身邊抱走,這樣獅媽媽會繼續繁殖,產下更多的幼崽。然後編造謊言,說這樣是防止被獅子爸爸吃掉幼崽。
在很多飼養場裡,僱員和志願者們並不知道獅子的最終去向。
有這麼一條產業,對於幼年的獅子來說,可愛和稚氣是被用來消費的商品。等到獅子長大成年不再可愛,它們又會成為狩獵者的目標。
這是一條隱藏在慈善之下的黑色產業鏈。
凱文介紹菲洲野生動物保護的情況,以及獅子和公園的情況。就在吳龍和安吉麗聽得津津有味時,凱文身上的對講機傳來聲音。
“凱文,有個不好的訊息!”
“什麼訊息?”
“你最好回來一趟。”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