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開始提出質疑。”
“我們不管那些質疑,我們預設吳龍就是這麼天才。這個世界很大,允許天才的出現。”
“可是,很多人都誇吳龍演技了得,還能帶人入戲。再看吳龍秒變臉的影片,有專業人士就提出質疑。”
“縱觀國內外影視演員,還沒有人能夠做到吳龍這樣的程度。”
“代入角色,瞬間出戲,又瞬間入戲代入另一個角色。這對一個人的精神狀況和心理影響非常之大。”
“我們專門查了一下體驗派的演員,有一些體驗派演員演完戲後沒能馬上出戏,把現實當成戲裡的世界,心理出現問題,精神狀況也讓人擔憂。”
“於是,本著為吳龍身體健康著想的善意,我們決定諮詢這方面的專家。這位專家是帝都著名的心理醫學博士豐在心。”
畫面出現一個形象很好,一眼看上去就是個好醫生、有才知的博士。
“大家好,我叫豐在心,是位心理學博士。”
豐在心對著螢幕打招呼。
“豐博士您好。你剛才看了吳龍的表演。他能瞬間代入不同角色,讓人感嘆之餘,又讓人擔心。體驗派真的能做到這樣好嗎?為什麼我常聽人說,入戲容易出戏難?”
豐在心保持微笑。
“理論上可以。演員方面我不知道有沒有人能做到,但我知道什麼人能做到。”
“有誰能做到?”
“雙重人格或多重價格的人。他們能瞬間換成另外一個人,有很多人事後並不知道自己剛才被另外一重人格代替。”
“啊?豐博士,這聽起來有點可怕。”
“普通人遇到這樣的事,確實會感到害怕。特別是人格轉換過多後,連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如果不及時治療,嚴重地會發展成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那是不是精神病?”
豐在心點頭。
“是的,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瘋子。”
“啊!難道說,吳龍演技這麼好,他最終要變成瘋子?”
“這我不知道,你可以諮詢一下精神病學這方面的專家。”
“豐博士你認識這方面的專家嗎?”
“認識,封教授就是精神病學專家,他還是精神病院院長。”
畫面一轉,封仁真出現在鏡頭前。
照例是讓封仁真看吳龍秒變臉的影片,然後請封仁真分析。
“吳龍確實是天才。”封仁真說道。“但是,他能迅速代入角色,又能迅速從角色出來,再迅速代入另一個角色,這樣的做法實際上非常危險。”
“人之所以為人,就是人有自我意識。比如我是誰,我的記憶、歷史是什麼,我是個什麼樣的人。”
“角色呢?假如一個角色成立,那麼這個角色就會是另一個人。”
“這個世界上,不會有完全一樣的人。哪怕是長得一模一樣的雙胞胎,性格或者記憶或興趣愛好等,都會有差異。”
“即便假設以後科學發達,出現克隆人。克隆出來的人,也不會和原來的人一模一樣。因為其記憶和經歷不一樣。”
“演員代入一個角色,可以說是變成另一個人。演得越像、越成功,其代入的角色越深。”
“代入角色越快,出角色越快,乍看起來很好,實際上並不一定是好事。特別是頻繁地切換代入不同角色,更是容易讓自己潛意識產生錯覺。”
“很多演戲演得好的體驗派演員,接戲並不頻繁。因為從一個角色換到另一個角色,需要一個心理調整。”
豐在心和封仁真的話,並沒有直接說吳龍心理出問題,也沒說吳龍有精神病。可加上媒體的話術引導,這個影片給人一種感覺,吳龍心理有問題,他精神快要崩潰了,正在精神分裂邊緣徘徊。
這真是一個重磅訊息,堪稱大瓜!
以吳龍現在的熱度和流量,這樣的訊息肯定會吸引很多流量。網上各媒體、論壇、網站,不管真假、不在意好壞紛紛轉發。大家都想著搶一波流量,先搶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