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哥,我練洪拳的,我為何聽不懂?洪拳也是南拳的一種吧?”
吳龍放下大勺和炒勺。
“何止洪拳是南拳,舞南獅也是南拳的一種。”
那人道:
“龍哥你別開玩笑吧,舞獅也是拳法?”
“這個你自己有興趣再去了解。我現在講一下雙防、雙擊、防擊,現在很少有師父這麼講了。”
“兩隻手,其招式同時防守,就是通常所說的雙防。”
吳龍一手擋在頭前,一手橫在胸前。
“這是防上中路。”
再變招,一手擋在胸前,一手攔在下腹前方。
“這是中下路。”
“雙防,是防守對手的雙攻。”
吳龍左手做左格擋,右手同時出拳。
“這就是防擊。一手防守格擋,一手同時攻擊。很多傳統武術拳法中,都有這樣的招式。”
那個人說道:
“雙防我明白了,拳擊格鬥也都有雙手護頭。可你這個防擊,防守同時攻擊,只是在表演時才有用,真正格鬥時並沒有用吧?”
對方沒有說得太明白,但他的意思其實很明顯,就是格鬥搏擊對傳武的質疑。
吳龍道:“拳法無高低之分,人才有強弱之分。比如你來打我,我就能用這一招。”
“我知道,我看過你打雙花雄棍。可這不正說明只有你高過對手,才能用這樣的招式?”對方不服。
吳龍搖頭。
“其實這用科學道理就可以解釋明白。假設我實力沒有高過你,你出拳,我判斷,你有先發優勢,但我後發只是防守,仍然可以防住。這個你認不認可?”
對方點頭認可。不認可說不過去,即便是格鬥搏擊,也是如此。否則後發之人都會被一拳ko。
“那麼我格擋的同時,出拳攻擊。我這一拳,會不會比對方組合拳的第二拳快?”
對方想了想,點頭認同。
“會,因為你出拳是在組合拳的兩拳之間出拳。哪怕拳速不夠對手快,也會先打中對手。”
吳龍攤手。
“你看,這不就是很有用?”
對方撓頭。
“龍哥你說的有道理。可為什麼格鬥搏擊上,沒有這麼打?”
吳龍伸出一個手指。
“因為不夠膽。”
他伸出第二個手指。
“因為練的技術不夠,反應不夠、反應後做出應對不夠。”
伸出第三個手指。
“這種招式發力和格鬥搏擊拳擊發力不同,不僅難練還要講悟性。從時間成本來說,不如練格鬥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