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和刺激商品流通是除了農業以外的重中之重,也是帶動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因素。
而作為大明遠銷海外的三件套之一的茶葉更應該從政策上予以大力扶持。解除茶禁,把茶葉從官營改為民營,這便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這條禁令的解除也給江南士紳們帶來新的財路,讓他們的利潤更加擴大化,同時也將帶動相關農戶的收入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茶禁的取消意味著朝廷將不再對茶葉的種植面積進行限制和管理,茶商們也不用再從官府手中購買茶葉再去進行銷售,這樣既降低了成本又減少了中間環節,從而使茶葉成為完全自由流動的市場化商品。
明面上朝廷每年損失了十幾萬兩銀子的收入,但由此引發和產生的社會效益卻是無法估量和計算的,對海貿的發展和促進也有著良好的助推作用。
其實朱由檢早就針對茶禁一事派人做過查訪,在江南一帶或者是雲貴等茶葉主產區,很多鄉紳土豪早就無視朝廷禁令,暗地或者半公開的擴大了茶樹的種植面積,用以滿足日益增長地市場需求,自己也從中獲取了巨大的利益。
這些人都是地方有頭有臉的人物,都和當地官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本著利益均沾的原則,地方官員們也默許了他們的這種做法。
如果不是這種私自種植採摘的茶園存在的話,每年大明自身消耗以及銷往海外、邊塞地區大批茶葉從哪裡來呢?
“啟奏聖上,臣有本要上!”
起身說話的是年過六旬的刑部尚書馮英。
作為存在感及其微弱的馮英一向很少出言參與政務,每次會商也都是以旁觀者的身份靜坐無言,時間長了,包括朱由檢在內的閣老重臣們基本都忽略了還有這麼一個人的存在。
“哦?呵呵!馮卿可是難得發言!有話只管講來便可!朕亦想知卿有何建言呈上!”
朱由檢先是微微一怔,隨即微笑著對這位老臣示意道。
“啟奏聖上,臣只是觀聖上銳意圖新之連番舉動後,對照本部事物後偶有所感,於是便草擬題本一份,將今日所思之列於其上以供聖覽。老臣年齒已長,思慮或許仍有粗鄙疏漏之處,還請聖上御覽後予以指正!”
“馮卿且坐、且坐!不管卿之建言有何疏漏之處,但為公務者,即可直言不諱!未曾想諸卿盡然於朝政之上均有獨特之思,朕心甚喜之!卿坐下回話即可!不知馮卿此番所奏大致為何事?”
王承恩將馮英的題本拿來交到朱由檢的手中,朱由檢並未即可翻看,而是饒有興致地開口發問道。
他是有意為之的,為的就是讓馮英當著眾臣的面把自己的想法公開講出來,算是給這位老臣一次露臉的機會。
不管馮英在題本中寫了什麼,只要涉及的是公事,那就值得去肯定和讚揚。
“老臣謝過聖上恩典!臣於題本中所言為刑部所涉之三事。其一為提刑按察下州縣一事;其二為改變押解流放犯人方式之事;其三為改善各地官府刑獄之況一事!”
“哦?此三事實是令朕有耳目一新之感!卿快快講來,朕與眾卿均洗耳恭聽!”
馮英的話讓本來對他並沒什麼期待的朱由檢精神一振,隨即笑著催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