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現在因為自己身負皇命、總督前線戰事的緣故,在決策上不得不以自己為主,但孫傳庭在盧象升面前卻從來沒有上官的架子。自二人率部匯合後,每遇大事,孫傳庭都要虛心徵求盧象升的意見和建議。
“善!白谷兄請!”
不喜多言的盧象升側身一讓,表示要孫傳庭先行下樓車,孫傳庭微一拱手致謝後當先走向平臺後側的樓梯。
盧象升本就對權利並無太大的興趣,雖說他曾官至五省總理大臣的高位,但他對於孫傳庭的後來居上並無什麼牴觸之意,相反,他對孫傳庭這位官場後輩這幾年的急速躥升持有樂見其成的態度。
孫傳庭的功績透過各種渠道早就傳到盧象升的耳朵裡,對這位新晉者勇於任事和擔當的作風,以及幾年來取得的一系列卓越功勞,盧象升也是敬佩不已。
他只希望朝堂上能多幾個孫白谷這樣的能臣,少幾個袖手談天、只顧私利的蠹蟲,那大明的未來將是大有可為。
二人下了樓車,在親兵的護衛下回到營中孫傳庭的大帳中,孫傳庭吩咐下去,兵部派來的相關官吏立刻攜帶工具攀登樓車,繪製城內東西南各門後面的佈防詳圖,以供製訂詳細的破城後方略使用。
分派完畢後,親兵端上茶水,孫傳庭與盧象升對坐閒談,靜等兵部官吏勘察地形後繪成輿圖,然後再召集各路總兵大將前來研究具體戰術。
“建鬥,聖上旨意中提到將來設瀋陽等處總兵參將,下轄兵馬攻防各處一事,你意下如何?”
孫傳庭端起香茶啜飲一口之後,將茶盞放在身側的矮几上,笑著開口道。
“聖上於此事上大的方略完全正確,但因未曾親至一線,故而可能於細節處稍有偏差。白谷兄既是出言相詢,看來對此亦是有些不同看法,不知盧某所猜可對否?”
面對孫傳庭的問話,盧象升毫不避諱,直接了當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哈哈!建鬥一語中的!
聖上雄才偉略,於大局上總有高屋建瓴之策,其佈局皆是以將來十年或者數十年為著眼處,不管是事涉國計民生,還是朝廷軍政方略,聖上之思實是令人驚歎不已!
不過,就遼東之地條件之艱苦、局勢之複雜而言,各地所駐兵馬似是略少了些許。
建鬥既是與孫某意見相合,那攻取盛京之後,你我二人可就此事專門上本,提請聖上將章程略作改動,不知建鬥意下如何?”
“善!此事可為!”
盧象升爽快的點頭答應了下來。
這兩位重臣討論的是關於增加遼東駐軍員額的話題。
考慮到可能有大批清軍提前逃向北面的緣故,瀋陽、松原這兩處兵馬有些過少,不足以擔負起將來官軍對北方的攻略重任,適當增加一些有益無害。
瀋陽總兵下轄兵馬增加到七千,馬三步四,松原參將下轄四千,馬一千五步兩千五。
這一萬一千兵馬將會視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定期對東北和北面展開掃蕩,打擊和剿滅八旗殘餘勢力。
當日下午申時許,兵部官吏城內佈防輿圖繪製完畢,孫傳庭和盧象升、秦良玉立刻召集各部將領與會,研究制訂相關戰術,並決定於明日辰時整,從三處城門同時對盛京發動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