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曆十三年(順治十六年)七月初七,延平王鄭成功率大軍乘船到達江寧城北的觀音門外。
明太子朱慈煊於江西寧都縣北五十里,梅嶺南二十里殲滅贛州參將馬俊召集的贛州府馬步兵一千五百人。
七月初九,鄭成功主力船隊進泊江寧城西北角的儀鳳門外江邊。
朱慈煊率一萬五千騎兵,在江西撫州府橫山遭遇撫州參將率領的支援江寧的綠營兵三千,參將趙世寬舉兵投降。
七月初十,鄭成功軍大隊人馬上岸,在儀鳳門外紮營。很快,鄭軍相繼在江寧內外城郭的觀音、金川、鍾阜、儀鳳、江東、神策、太平等門外紮營,共立83座營寨。
在各處營寨都安設大炮,並準備了雲梯、藤牌、竹筐、鐵鍬、鑿子等攻城器械。鄭成功紮營於儀鳳門外。
朱慈煊於卯時進駐江西饒州府樂平縣,被樂平縣縣令迎進縣衙。
晚上,在青蟬、青玉的服侍下沐浴一番,神清氣爽後,凝神調出系統,看到系統內這幾天積攢的消費100金幣抽獎1次的次數已達3次,大軍進入定南、寧都、樂平個一次,便開始抽獎。
心中默唸消費100金幣抽獎。
“叮,技能卡:弓術專精,使用本卡,精通掌握弓的射術要領,請問是否使用?”
朱慈煊默唸一聲“使用”,弓術的各種射法,動作要領一一灌輸到朱慈煊的腦海。
同時朱慈煊也明白了,弓術以射準為第一要務,同時講求一定的射速和力量。
弓術分為緩射和速射。
緩射又稱文射、禮射,講求慢、穩、準,開弓要領為滿、穩,即站立不動,動作舒緩、舒展、穩重,節奏較慢,以射準為要,重在練心平氣和、泰然大度。
速射又稱武射,就是快速射箭法,講求快、狠、準,即射速快、力量大、射得準,重在鍛鍊力量、體能。
緩射有點類似書法中的楷書,一招一式、一筆一劃講求精準到位,不講速度。速射則有點類似行書,在基本動作熟練到位的基礎上再講求快速、實用,同時速射的健身效果特別明顯。
弓術中的緩射是速射的基礎,速射又是騎射的基礎。不論是緩射、速射、騎射,都有左右開弓的動作要領,歷史上所稱的“左右馳射”就是說的左右開弓騎馬速射。
弓術的兩種最為基本的射法:多指勾弦射法和單指勾弦射法。
單指勾弦射法箭外接,要領:前手中指緊握弓把,無名指、小指輕握,拇指、食指自然前伸直,虎口正對目標方。
後手食指、拇指緊靠,扁平似“鳳眼”,食指緊壓拇指前端,拇指為主要受力指,食指為輔助受力指,食指微壓箭桿靠弓把,拇指勾弦至耳後,箭搭前手拇指射出。
或後手用中指緊扣大拇指,食指微扣大拇指,當(順)弦而豎,微用力壓箭桿靠緊弓把,拉弓有力準確度又高。後手或用雙搭,即食指中指都緊扣大拇指,拉力可達最大,適合近距速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