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記住了吧?”張玉溪笑問。
李慕禪這一手雖然輕描淡寫,卻極見功力,他也能做到,但卻做不到這般輕描淡寫,暗自讚歎小師弟功力精純。
李慕禪點頭,張玉溪笑道:“可惜我的筆力不成,寫不出原本的神韻,這對領悟化焰經頗有益處,回去後你好好看看。”
李慕禪笑道:“化焰經確實玄妙,比化虹經更復雜幾分。”
張玉溪點點頭:“所以難練,不過化焰經雖難,勝在根基紮實,穩打穩紮,前面進境慢,越到後面練得越快。”
李慕禪道:“化虹經也如此,越練越快,可到了十一層卻難突破,像是一道天塹,不知道化焰經是不是也這樣。”
張玉溪搖頭苦笑:“這可說不準,我如今只練到第八層,離十一層差著遠吶!”
他有些慚愧,身為大師兄,從小開始修煉,練到第八層已經是難得的神速,在歷代炎天峰弟子中數一數二了,可與小師弟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不可道以裡計。
他一直以為自己驚才絕豔,資質之高,世見罕見,即使比不上玄天峰的諸女,也算是一流了。
但看到了李慕禪練功的進境,才知道人上有人,早就失去了爭鋒的心思,況且同為一峰弟子,彼此扶持,沒有內訌的道理。
李慕禪笑道:“我是有奇遇,當初吃過化龍果,練金剛化虹經速度奇快,後來改練化虹經,兩者一脈相承,事半功倍,算是佔了大便宜,若是沒吃化龍果,絕無如此進境的。”
“唉……,化龍果固然靠機緣,但也沒那麼邪乎,歸根到底還是小師弟你資質好。”張玉溪搖頭。
李慕禪笑笑,不再多說,自己的資質算不得好,不過是機緣所致,沒有這些機緣,自己遠不如張玉溪與裴華崗。
觀天人神照經,無量光明經,九轉洗髓經,金剛不壞神功,虛空引氣訣,甚至直指長生的上古練氣術,都給他打下了深厚之極的根基,修煉金剛化虹經時,已經厚積薄發,速度飛快,再修煉一脈相承的化虹經,速度更快。
“好啦,小師弟你慢慢修煉吧,化焰經不能著急,尤其前面幾層,是打根基,根基不勞,後繼無力。”張玉溪擺擺手笑道。
李慕禪點頭:“好,多謝大師兄。”
張玉溪指指他:“你呀,就是太多禮,咱們炎天峰只有師徒四個,講那麼多虛禮做甚,反而見外!”
李慕禪笑著點點頭:“是,我一時改不掉這毛病。”
“對別人講禮節是應該的,對咱們還這般多禮,就是疏離,你二師兄一直抱怨你呢!”張玉溪搖頭笑道。
李慕禪點點頭:“好,那我便不客氣啦!”
***************************************張玉溪擺擺手飄飄而去,轉眼不見了蹤影,李慕禪則坐到石頭上面,迎著徐徐的清風,思忖著化焰經的玄妙。
化焰經與化虹經比,若是論境界,相差不大,但化焰經所修煉的內力更加的精純,至剛至陽,內力近乎火焰一般的存在。
但化焰經也並非全無缺點,他的精純是以繁複的心法為代價的,修煉化焰經,需要耗更多的時間。
同樣是第一層,化焰經流轉的經絡路程,是化虹經的路程五六倍,甚至更多一些,運轉化焰經一周天,化虹經能運轉五六個周天。
而兩者運轉產生的內力也不同,化焰經運轉一周天所增內力,與化虹經相比,小了一半兒。
如此一下一上,產生巨大的差距,雖然化焰經的內力更加精純,但對於粗通武功之人而言,精純比不過深厚。
所以修煉化焰經的前期,往往是要受欺負的,想要扭轉這個差距,起碼需要六層之後。
到了第六層,化焰經的路線雖然仍繁複無比,但產生的內力卻勝過化虹經,再加上精純的差異,可以與化虹經相當了。
第六層之後則是化焰經佔優了,化虹經便有些落後,到了這個層次,內力的精純更為關鍵,而且化焰經修煉的速度也不遜於化虹經了,如此一來自然壓過了化虹經。
李慕禪對這些關竅並不明白,張玉溪也覺得沒必要多說,修煉起來自然知道了,李慕禪只覺得心法繁雜,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
好在他有觀天人神照經,精神強橫,對於這種情形並不為苦,耐下心來,一點一點的推動著心法運轉。
從第一層開始,原本化虹經的內力慢慢轉化為化焰經內力,很快衝破了第一層境界,開始第二層,然後是第三層,第四層。
他精神強橫,內力運轉速度是常人數倍,修煉起來自然奇快無比,加上化虹經打下的深厚根基,修煉起來真是一曰千里。
到了傍晚時分,他已經一口氣練到了第四層,若是張玉溪知道,定要咋舌,裴華崗知道,定要大罵的。
李慕禪回去之後,接著修煉,練了一晚上,突破了一層,達到第五層,然後白天接著修煉,不眠不休近乎瘋狂。
他練了兩天發覺了化焰經修煉最佳時間是正午,正午一個時辰抵得上半個晚上,而化焰經修煉的最佳時間則是清晨,太陽初升之際,紫氣湧動之時,一旦紫氣消散,化虹經修煉效果便差了許多。
***********************************他一口氣練了半個月,將化焰經練到了第十層,但到了第十層再突破則艱難起來,好像有無形的力量阻攔著,再強行修煉也無寸進。
李慕禪找了張玉溪,問了究竟,張玉溪搖頭,他也僅練到第八層,根本不知道第十層的情形。
對於李慕禪這麼短時間內練到這般地步,他自然吃驚,後來想一想,隱隱明白是因為化虹經的緣故,心下釋然。
兩人坐在李慕禪的小亭裡,研究了一番,沒有什麼進展,最終張玉溪嘆了口氣,有些慚愧的道:“小師弟,我覺得你還是該回去一趟,看一看原本的經文,我看了很有感觸,你不妨試試看,說不定能找到根由,突破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