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在奉武軍做中樞使,要比當年在遼陽做按察使要勞累很多,但是這種大權在握的感覺卻讓崔紹樂此不疲····························
儘管已過花甲之年今年已經六十二歲了,不能在像以前一樣能夠從早幹到晚,第二天仍舊精力充沛繼續忙公務,但是崔紹覺得自己並沒有老,多了不敢說但是他覺得自己完全還可以再幹十年!
所以崔紹並不想要這麼快的就交出權力,回老家含飴弄孫享清福!
但是遺憾的是是否交出權力回家,這並不取決於崔紹的個人意志,而取決於葉明盛的想法。
崔紹深知這一點,所以他才會希望葉明盛採納他的三點方針開拓財源,如此一來等到負面效果逐漸出現的時候,葉明盛就需要他來收場,解決這些問題,到了那時候他就可以把位子做的更久!
這也算是崔紹個人的一點私心,而這雖然從長遠來看這對於奉武軍來說是不利的,但是想要在短時間快速增加財政收入勢必要付出一些代價。
崔紹知道葉明盛也肯定明白這其中的危害,但是他更清楚葉明盛想要儘快奪取天下的決心!
奉武軍崛起的速度太快了,短短几年的功夫便是從遼陽的一個地方藩鎮,成長了今天這條鯨吞天下的巨龍·····························
但是任何勢力在崛起的過程中,內部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矛盾,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奉武軍也是一樣的!
目前奉武軍的問題與矛盾,都被奉武軍快速的發展所掩蓋了,所有人都沉浸在葉明盛構建的一統天下的目標中!
而且這個目標看上去並不遙不可及,大家可以暫時擱置彼此之間的矛盾,為了奉武軍的共同利益共同奮鬥!
而如果奉武軍對外的擴張速度慢下來,讓所有人意識到距離視線目標並不近,那麼原本被高速擴張所掩蓋的問題,矛盾,就會接二連三的呈現出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
而一旦內部出現問題,奉武軍鯨吞天下的勢頭勢必就要告一段落,到時候再想要統一天下不說完全沒有可能難度上也會大很多。
對於這個問題崔紹早在一年之前就發現了,他也就這個問題給葉明盛給葉明盛上了一份奏本,十分隱晦的向葉明盛表述這個問題。
而對此葉明盛也是召見了崔紹,在聆聽了崔紹的想法後,葉明盛和崔紹兩個人在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上達成了一致。
兩個人都認為要盡力保持奉武軍快速擴張的勢頭,然後在擴張的過程中一點一點的排雷,緩解矛盾解決內部的問題,維持奉武軍的團結與向心力,不讓內部的問題影響奉武軍的擴張······························
所以在這個共識下,崔紹預計葉明盛雖然不情願,但是最終還是選擇自己的建議來擴大財源支援前線儘快解決掉洛安朝廷。
奉武軍在洛安朝廷身上已經浪費了太多的時間,現在是時候讓這艘腐朽不堪的大船,徹底沉進大海中了!
因為建議是自己提的崔紹自然也是有解決辦法,他認為在實際操作層面,他有很多種辦法來削減開闊財源帶來的負面影響。
這些負面影響肯定會造成一些麻煩,但是崔紹覺得他有信心有能力控制住這些麻煩,不讓它們擴大化演變成大規模的騷亂!
但是讓崔紹沒有想到的是,半道卻是殺出來了一個古三思!
雖然他和自己一樣對於擴大財源上沒有更好的辦法,但是古三思他在節流上卻是有了新的方法!
其實作為奉武軍的「大管家」,為了維持奉武軍擴張的供應,崔紹想過各種各樣的可能。
其中崔紹不是沒有想過暫緩撫卹獎賞的發放,為此他也是試探過軍方的態度,但是卻遭到了軍方十分激烈的反對,崔紹無奈之下也只能停止在這方面動主意,考慮其他的可能·································
而今天古三思的想法確實是讓人眼前一亮,仔細思考起來也很有建設性,不過這並不代表古三思的想法萬無一失!
這個想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前線將士對這個想法的接受程度!
崔紹認為想要達到節省開支的目的,前線將士至少要有一半的人接受古三思的方案,那麼是否會有這麼多人願意自願呢?
對於這個問題崔紹個人對此表示懷疑,而且根據他的基層經驗,他認為在推行這個方案的過程中,一旦底層將士並不是怎麼接受,那麼為了達到節省開支的目的,自願必然就會變成強行攤派。
事情一旦演變到了這個地步,勢必會遭到底層將士的強烈反對,如此一來就會導致軍心動盪!
如果是其他的時候,軍心動盪情況還不是很嚴重,但是現在奉武軍可是在進攻關中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