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鎮隸屬東南的安樂縣,縣老爺是個少有的讀書人。
當年秦軍鐵騎南下,這位姓趙的縣令見勢不妙就了城門,帶著全縣百姓投了降。
秦軍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安樂縣,據說當時的統軍將領還對縣令大人讚賞有佳。
雖說至今還有不少人還在暗地裡罵他沒骨氣,可到底也是保全了一縣百姓。
因他一人而讓安樂縣的百姓一直被外縣人戳著脊樑,可也是因為他,他們也才能苟全性命在亂世。
所以安樂縣的百姓對這位趙駿趙縣令,愛恨皆有,倒是分不清哪個更多些。
此時朝清秋就站在安樂縣的縣衙裡。
大堂之上,懸著一塊鎏金色的牌匾,上書四個大字,明鏡高懸。
兩側站著十幾個差役,手持水火棍,滿臉威儀。
趙縣令端坐在高堂之上,衣斜冠歪,不斷打著哈欠。
“威武。”
趙縣令怒拍了一聲驚堂木。
“堂下何人?”
“北來書生朝清秋。”
“所犯何事?”
“不知。”
趙縣眯起眼,“不知?有人與本官告你私傳邪教,你可知罪?”
朝清秋灑然而笑,“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趙縣令也是笑了笑,“果然不愧是個讀書人,出口成章。可惜這裡是縣衙,不是你揮斥方遒的書齋。來人,帶下去,關進牢房,我就不信他不招。”
朝清秋笑道:“大人真的不分青紅皂白,想要屈打成招?可對的起頭上那四個大字?”
趙縣令搖了搖頭,“你怕是還不知道本官的名聲,這麼多年,本官受的罵還少嗎?捱罵就捱罵,有利可圖才是正理。至於頭上四個字,本官裝作看不見,那便是沒有了。”
“自欺欺人,一縣之尊,何必如此。”
趙縣令有些心煩,“先帶下去,我倒要看看這個書生有何手段。”
朝清秋沒有多言,跟著差役邁步而去。
…………
一縣牢房,本就是為拘押犯人而設。可安樂縣裡的牢房卻是大出朝清秋的意料。
整座牢房竟然都極為整潔。
蚊蟲不生,日到中天之時,有些牢房裡還能透出些光亮。
朝清秋就被安排在了這樣一間牢房裡。
房裡鋪了幾處乾草,有一個老人和一個稚氣未脫的少年各自佔據了一處。
朝清秋隨意找了一處,盤腿而坐。
老人看了他一眼,開口道:“新來的,你是犯了啥事進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