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個起早去吧,來回一趟怕是要到晚上才能趕回來了,孩子還小,離不開人。”
顧南秋算是被勸住了,馬大娘還大概給她指了一下路。
意識到去一趟鎮上可能要走十多公里的,她額頭青筋暴起……
馬大娘看到顧南秋這幅表情,吃吃的笑了兩聲:“你呀,沒出過村,肯定不知道!”
“每天辰時村東的劉老頭會駕牛車去鎮上,每次兩文錢。”
顧南秋鬆了一氣,這還差不多嘛!
讓她提著兩大袋將近三十斤的稻穀,走這麼一個來回,怕是命都要沒了!
但是聽到馬大娘說要兩文錢,頓時頭疼起來。
她那是身無分文,看樣子,掙錢這個事情迫在眉睫。
馬大娘像是看穿了她的窘迫,從口袋裡面掏出幾個銅板,數也不數的放到了顧南秋的手裡。
“你先拿去用。”
顧南秋來這一趟可不是為了錢,是正兒八經想要感謝馬大娘這些年對孩子的照顧,還有今天在祠堂的幫助。
她嚴詞拒絕:“我不能要。”
馬大娘在這村裡已經是無牽無掛了,反而是三個寶,讓她感觸頗深。
這三個孩子在後山摘到野果後,悄悄的給她送一些過來。
也會在掏到鳥蛋,可以勻出來的情況下,給她一個,說是感謝她。
馬大娘這兩天眼看著顧南秋越來越好,也看著三個寶眼神中閃爍著星光。
可能是自己沒有孩子,就想這三個孩子可以好好的。
馬大娘把錢塞進了顧南秋的手裡:“拿去吧,有閒錢了再給我。”
顧南秋推辭不掉,只能窘迫的拿在手裡。
連聲說著感謝,但是在如此貧窮的桃李村,只有錢跟糧是硬道理。
馬大娘看了一眼竹籃還有野雞,寬慰道:“這野雞我收下了,你要是還有負擔,這竹籃不錯,我也收下了。”
顧南秋忙不迭的點頭,笑呵呵地說道:“沒問題沒問題。”
竹籃也是空間的產物,比起古代的純手工,多多少少有一些工業的味道。
再加上現代得東西更加講究牢固性跟耐用性,就連普通的竹籃也比古代的結實不少。
顧南鞦韆恩萬謝的謝過馬大娘後,又提著米糧往回走。
耳邊突然飄過一句酸溜溜的話:“拿了點糧食就到處招搖,生怕別人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