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得到了宗族分發的蜂窩煤,下午就被他們給高價賣出去了,簡直不當人子。
這些傢伙都是宗族裡的毒瘤,只管自己瀟灑,根本就不顧家小死活的存在。
偏偏,他們那不成器的爹孃,又都是極為護短的性子。
好在,族學那邊的後勤單位,足以提供自食其力的機會,讓他們那可憐的家小不至於餓死。
族學那邊,也有足夠的禦寒設施,倒不至於受到影響,依舊還在正常運轉。
秦可卿倒心善,也知曉這樣的寒冷天氣,對於尋常百姓的危害極大。
不說錢糧以及蜂窩煤上頭的消耗,還有可能的治病費用,輕鬆就能讓一個尋常家庭陷入財政困境。
按照賈蓉的說法,這天氣起碼還要持續半個多月,甚至可能更久。
她半分也沒有懷疑賈蓉的說辭,順著賈蓉的推斷,很容易就能知曉京城百姓將要面臨的困難處境。
所以,她便打算給孩子祈福為名,贈送給城裡的平民百姓一些米麵糧油,還有禦寒衣物等等,稍盡綿薄之力。
放在現代社會,她的行為自然不會有什麼問題,而且做善事的渠道還有不少,完全可以滿足需要。
可在封建禮教時代的大乾,賈蓉攔下了秦可卿的動作。
倒不是他冷心冷肺,而是做善事也是有潛規則的。
皇家和朝廷還沒有行善的舉動,你一個勳貴臣子這麼積極,難不成有其他目的?
別說什麼清者自清,本來行善是好事,結果卻給家族引來不必要的麻煩,誰心裡也痛快不了。
他將裡頭的門道,仔細和秦可卿解釋清楚,而後才表示,等朝廷開倉放糧施粥賑濟的時候,寧府再跟進也不遲。
說真的,賈蓉到不認為京城百姓需要賑濟,就算有也是極少數特殊情況的家庭。
畢竟,在京城找個臨時活計並不困難,相反還十分輕鬆。
以眼下京城同樣迅速遞增的人工成本,就是單純的賣苦力,一樣能夠賺取養活一家老小的工錢。
別的不行,運送蜂窩煤總會吧?
若是還嫌髒累的話,幫助官府有償清掃街道,這個總能做好吧?
在他看來,真正需要賑濟的,則是城外鄉村裡的百姓。
他們抵抗風險的能力極差,等到官府將目光投向他們的時候,估摸著傷亡數字已經相當驚人了。
而且鄉村的房屋,大部分還都是茅草屋,哪裡經受得住暴風雪的折騰,必然是倒塌一大片。
在寒冷天氣持續不短時間,而且氣溫一降再降的時候,若是沒有房屋幫著遮擋,那後果有多嚴重可想而知。
不僅京郊鄉村百姓,還有整個直隸的受災百姓,甚至中原腹地受到寒災侵襲的百姓,都有可能組團跑來京城祈食。
到時候流民堵門,才是京城百官,以及權貴大佬們發力表現的時候。
當然,眼下和以往情況大有不同。
但凡京城有流民出現,都會被擁有大煤礦在手的勳貴家族招募,反正煤礦那裡永遠都缺乏足夠的勞力。
像是津門那邊,也能分流相當部分的流民,只要組織得當就是一支搞建設的生力軍。
當然,到時候就要看朝廷配合不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