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這裡頭有內情存在,當今應該是讓步了的。
這些,也只是閒暇時的猜測罷了,賈蓉並沒有太過放在心上,反正此時朝堂風波波及不到寧榮二府頭上。
政二老爺是不用擔心的,他就是一個閒官,當今的雷霆手段根本就落不到他身上。
至於寧榮二府有爵之人,平時連上朝的機會都沒有,又怎麼可能會受到影響?
相反,朝堂上一下子空缺出了太多位置,若是賈蓉想的話,爭取一下四品實權官職,還是很有把握的。
只是,他並沒有動心,也沒有私下裡動作。
就在這樣的紛紛擾擾中,這年的童生試和院試,賈氏族學又有不小收穫。
透過童生試的學生足足超過八人,其中有三位的實力,按照族學先生的說法,有很大機率考中秀才。
因為朝堂動盪的緣故,族學出了這麼好的成績也沒有聲張。
當然,賈蓉也不是小氣的人。
八位童生都得到了族學的嘉獎,每人二十兩銀子相當的豐厚,起碼他們背後的家長十分滿意。
擔心榮府老太太西好熱鬧的性子,把事情鬧得太大引來外界不善的目光,賈蓉只在族學校舍擺了幾桌簡單慶祝了一下。
然後,不等外界反應過來,除了準備繼續考秀才的幾位童生,其餘童生按照去年的慣例,一併送去揚州巡鹽御史衙門,跟隨林如海學習。
他們到了揚州後,第一批童生和秀才,就會陸續返回京城。
族裡會根據他們本身的能力,還有自身意願進行安排。
正好,趁著此時朝堂以及地方官場混亂,將他們悄然安置下去,不會引起多少波瀾。
賈氏宗族底氣不足,瞄準的都是九品小官,一點都不引人關注。
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有寧榮二府作為靠山,在任上做出了成績,不用擔心被人摘了桃子得不到升遷。
當然,若是硬要往更高的官職和品級上推,寧榮二府也不是做不到,只是後續就沒辦法繼續護著人了。
官場有官場的規矩,官職和品級達到了一定水平,以寧榮二府的實力,還真沒辦法胡亂插手。
也就在這期間,新一年的武舉啟動。
然後,寧府家生子出身的那十幾位,竟然全部考上了武秀才,一時間引來了眾多驚訝的目光。
畢竟,《驃騎大將軍》這本的影響力還在,也一直有人關注寧府家生子出身的馬球手,參加武舉一事。
外界的目光,基本上都集中在那幫子家生子出身的馬球手身上,並沒有察覺考上武秀才的賈氏族人足有三位。
此時,但凡關注此事的存在,無不感覺心頭震驚。
之前對寧府的選擇有多鄙視,此時就有多尷尬。
他們怎麼也沒料到,寧府家生子出身的馬球手,竟然真的能夠透過武舉考上最低的武秀才。
一些識貨的存在,更是看出了端倪,其中有半數武秀才,都有更進一步,衝擊武舉人的實力。
這,就很了不得了。
有《驃騎大將軍》這本影響力巨大的作為鋪墊,不少人都很看好這幫寧府家生子出身的武秀才。
別的不說,起碼他們的騎術和武藝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