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頭,實在太多值得改編的精品素材了。
這次的劇本改編,吳東可是和學院的文學系有了合作,整個文學系都會出力幫忙。
兩家聯合籌拍電視劇的訊息傳出,在影視圈引起了不小波瀾,這可是一個不小的專案。
因為之前拍電影賺了不少,兩家決定一口氣將情節全部拍攝完畢,估摸著起碼都超過了六十集。
不像後來的水劇,幾乎每一集都是滿滿的乾貨。
需要的演員數量極多,還有各方面的投入資金,起碼都得兩千萬打底。
好在兩家都是不缺錢的主,又有豐富的電影拍攝經驗,拍攝電視劇還是比較輕鬆的。當然前期的籌備相當繁瑣,吳東並沒有參合進去,有工作室的員工隨時彙報進度就成。
也就在這時,《功夫神醫》第三部上映,藉助線上線下火熱的功夫熱潮,影片從上映開始就形成了一定的觀影風潮。
票房成績自然不用多說,很明顯就是奔著過兩億去的。
話說,隨著吳東的導演工作室名氣越來越大,周圍逐漸出現一些專門為工作室提供上下游服務公司。
什麼影視器械公司,什麼道具服裝之類的小公司,數量雖然不多卻完全可以輕鬆組建一個劇組的幕後所需。
另外,圍繞著導演工作室,竟然也出現了零星的經紀公司。
不是沒有人建議,要吳東將導演工作室搬去省會,最好是首都那邊,只是吳東沒有同意罷了。
只要手上有好的專案,他又不缺少各種拍攝資源,在哪都能支撐起攤子。
就算耗費多一些又如何?
他從開設導演工作室的第一天,就將工廠那一套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經過簡單的修改套用在了手下的劇組上。
別的不說,單單就是劇組內部的耗損,起碼就節省了差不多三成。
單單節省下來的費用,就足以彌補因為不在影視資源集中的大城市,在路上以及其它方面多耗損的資源。
導演工作室簽約的導演,還有合作過的大美女曾麗,可是都和吳東提過其它劇組的情況。
魚龍混雜就不說了,單單吃閒飯的人就相當之多。
吳東自己組建的劇組自然不會有這樣的狀況,可其餘劇組總有繞不過去的人情,總之因為這樣那樣的緣故,內部的損耗起碼接近了五成。
聽聞,要是能夠將這樣的內部損耗,壓縮到三成以下,絕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精英劇組。
到四月底的時候,《功夫神醫》的內地票房果然順利突破了兩億,又是一部大賺特賺的影片。
而分散出去,負責拍攝三部小成本電影的簽約導演,也都帶著拍攝好的素材返回工作室。
接下來,就是吳東親自指導三部小成本影片的剪輯。
儘管看出了導演們的不爽,可他卻絲毫都沒有在意,眼下這幾位默默無聞的導演,根本就沒什麼話語權。
當然,等他們成名之後會有什麼樣的選擇,吳東也懶得理會,他一貫的宗旨都是好聚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