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瞭解,心情越發沉重。
以往,對付瓦崗軍這樣底蘊淺薄,嚴重缺乏各方面人才的勢力而言,他們想要打入內部,並且佔據高位相當簡單。
並且還能尋機將他們本身的影響力,蔓延至整個勢力上上下下,將其徹底變成自己人中的一員。
不管是兩晉南北朝時代延續下來的九品中正制,還是兩漢時期的察舉孝廉制,又或者文帝弄出來的所謂科舉制度,這些選拔人才的門徑全部掌握在世家大族手裡。
別看科舉制度似乎動搖了世家大族壟斷知識的根本利益,實際上在基礎知識沒有大規模推廣的情況下,科舉制度依舊還是世家大族壟斷的權力而已。
最多,露出一絲縫隙給寒門之中的天才。
就是九品中正制大行其道的時代,寒門天才也不是真的沒有一點出頭之日,只是相當艱難罷了。
想想看,整個朝堂全都是世家大族的人,受到世家大族行事風格的影響嚴重。
就算皇帝想要有所作為,也得符合世家大族的利益和訴求,不然想要做成什麼都難。
時間一長,等掌握了刀把子的開國皇帝以及第二任皇帝掛掉,整個朝堂不還是處於世家大族的絕對掌控之中麼?
可瓦崗軍這裡,情況則是完全不同。
這裡有相當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而且已經源源不斷培養出了相當數量的人才。
這些人才,一個個文武雙全,還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相當契合瓦崗軍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氛圍。
此時,世家大族想要將影響力滲透過來,可就不那麼容易了,或者說機會很小。
谷邽最叫世家大族鬱悶的是,瓦崗軍的人才培養體系,竟然和主流完全不一樣。
尼瑪的,瓦崗軍傳授的都是以往的雜學,作為主流的儒學竟然只是輔助學科。
這就很操蛋了,世家大族完全不能發揮其在儒學上的天然優勢,在思想輿論方面完全佔據不了主導地位。
不能在思想輿論方面佔據主導地位,以世家大族那麼點稀少的人口,怎麼可能跟普及教育的瓦崗子弟爭?
以往的優勢不在,想要轉換到新的主流陣營,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可儘管如此,形勢比人強,也只得咬牙接受。
沒辦法之下,只能將家族之前不受重視的旁支子弟,送入鄰近的瓦崗基礎學堂,從基礎開始學習融入瓦崗體系。
至於經過精心培養,已經定型的嫡系子弟,只能送到關中或者江南地域,在那裡還能有發揮的餘地和空間。
要說,想要融入瓦崗體系的世家大族,最痛恨的就是瓦崗軍轄區,完善的基礎學堂體系。
可以說,每村一個的基礎學堂,已經完全動搖了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
有些傢伙不死心,還想要依靠所謂的名士名頭,掌握基礎學堂的主導權,將偏轉的局面扭轉過來。
可惜,吳東根本就不會給他們任何機會。
基礎學堂的課本,基本都已經被徹底定死。不允許增加或者刪減其中的內容,一旦察覺那可不是說著玩的。
而且,基礎學堂的教師都是出自瓦崗軍內部,根本就不會招聘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