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了一眼正在窗外搗鼓枇杷汁的若蘭,對著王氏道:
“蘭丫頭是個聰明的,杏花又乖巧聽話,等你這胎生了兒子,你婆婆也不會再蹉跎你了,她一天到晚唸叨,可不就是想要個孫子”
王氏摸摸自己的大肚子,冷聲道:“有了孫子老太太估計還是這樣,我呀,也就是看著貴哥的面敬著她幾分,橫豎孩子是有出息的,也不會聽了她的話隨便配了人家”
“那是自然,若蘭幹活利索,長得又嬌俏可愛,誰家娶進去誰家有福,要不是我兒前年已經婚配了,我還想著咱兩家結個姻親呢,說起姻親,倒是有一門好人家想說來給你聽聽”
“是哪家的?”王氏聽聞有些好奇的問。
“是隔壁村劉家村劉家的兒子”張嬸笑著回。
“劉家,是上過戰場的劉全家嗎?”
“對,就是娶了村頭屠戶家女兒的劉全,他家兒子劉青雲今年十八了,生的高大英俊,年前回村路過劉家見過一面,是個精幹小夥子”
“倒是一門好姻親”王氏聽聞先是點頭,不過這孩子不是讀書嗎?
“嫂子說的親事當然是好的
,不過……劉家兒子不是個讀書人嗎?會看得上我們家若蘭?”
說到這個,張嬸忙著解釋道:“這個我之前是問過的,這孩子說是讀書,倒也不是整天悶在屋子裡頭苦讀,每天還跟著他爹上山打獵,練習武功,對考取功名沒那麼熱衷,家裡說就是想讓他識幾個字,不要做了那睜眼瞎”
將全部的枇杷榨成汁後,若蘭就開始熬製枇杷膏。
她先將之前搗碎的枇杷葉和剝出來的果核一起倒入了鍋中,加了少量的清水,然後大火熬煮三十分鐘。趁這個空隙,若蘭去裡間雜物室搜刮糖,讓杏花看著火。
這個時代有糖,但是不像現在種類那麼多,家家戶戶用的是飴糖。
沒有冰糖,飴糖也能用。
搜刮了半天,若蘭在角落罐子裡終於找到了一些。她取了一部分,回來之後將鍋中的葉子和果核過濾掉,只剩下了湯汁,接著把枇杷汁和飴糖倒進了鍋裡,用大火開始熬製,自己去院子收拾。
這時,她娘和張嬸從屋內走了出來,張氏看著若蘭一上午不停忙活,只覺得這姑娘是頂頂好的,對著王氏再次囑咐道:
“剛才說的話妹妹之後問問蘭丫頭的意思,如果可以過幾天您給傳個話,我去劉家村和人商量”
王氏點頭應下,還想著再送幾步,張嬸趕緊制止了:“妹妹趕緊回去吧,彆著了風寒,我家那口子這幾天咳疾又犯了,黃痰堵塞,可是沒少花銀子,貴子雖說這幾個月不能動,好歹沒出大事,你且放寬心等待生產吧”
咳疾再犯,說明不是感冒引發的,痰呈黃色,倒像是風熱引發的。
若蘭站起身從剩下的枇杷葉中挑了幾枝新鮮的葉子,對著張嬸道:
“張嬸,這蘆枝葉是我昨天新摘的,您回去清洗之後,將其浸泡於淡鹽水中半個時辰,隨後放入鍋中再煮半個時辰左右,放置片刻讓劉叔飲下,若覺得無味,可加入少量的飴糖,這方子可緩解咳疾,你試試有沒有效果”
張嬸先是愣了一下,以前可從沒聽說過這個法子,但看著若蘭說的振振有詞,倒好像跟真的是的:“蘭丫頭,這法子張嬸從沒聽說過,你是怎麼知道的?”
“之前村裡來過一個遊醫你忘了,她那時候經常往人家身邊湊,估摸著是從老醫生身上聽見的”若蘭正要回,她娘王氏就出了聲。
今天熬製枇杷膏,若蘭已經對著王氏說過了,當時王氏雖然疑惑,但也沒有多懷疑,女兒上個月碰著頭之後,性格確實和之前有些不一樣,也喚醒了以前塵封的記憶,碰頭之前她可是對老醫生沒有絲毫的印象。
午飯時分,王氏變將張嬸今天過來的意圖跟若蘭提了一嘴。
這真是一個劉二蛋倒下了,無數個劉二蛋又起來了。
若蘭無奈的嘆了口氣,對著王氏正色道:“阿孃,如今阿爹的身子還沒好起來,別人聽著這情況肯定要思慮幾分,張嬸那邊必定左右為難,等明年及笄,爹也好了,您再幫我相看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