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龍等人離開了聯軍指揮部,向西北方向走了數十公里,前面就進入了日佔區。
他們雖然化裝成日軍的騎兵,可是由於身上沒有這一帶日軍相對應的證件,因此也不敢明目張膽地沿著公路行軍,他們儘量走山間小道避開日軍。
徐大龍等人一路行軍,終於看到了橫亙在山脈之中的滇緬公路。
這一代地形十分複雜,除了滇緬公路之外,徐大龍等人基本上是無路可走,他們只能沿著公路行軍了。
為避免麻煩,徐大龍等人採用晝伏夜行的辦法。如果遇到日軍的檢查站,就設法繞過去,儘量避免與日軍發生衝突。
這天,徐大龍等人正沿著公路行軍,前方就看到了有手電筒的亮光,看樣子人數不少。
徐大龍等人停止了前進,用身體遮住手電筒的光亮,去察看軍用地圖,這才發現前方是一座橋樑,周圍都是高山峻嶺,橋下是水流湍急的盤龍江,根本就無法泅渡,更何況還有這些敵軍。
要想過橋,唯一的辦法就是從橋面上走過去。
由於不瞭解敵情,徐大龍等人只能等到天亮之後,看清楚橋面周圍的情況再做打算。於是他們就沿著公路往回走,終於在路邊找到了一處山谷,就拐了進去,臨時在裡面過夜。
第二天一早徐大龍和魏和尚等人就翻山越嶺,來到了大橋附近的一座山上,觀察大橋的情況。
橫跨山谷的大橋長度大約80米,寬度不足10米,是一座水泥橋。大橋的兩端都是超過兩百米的開闊地帶,沒有灌木。
如果不是陰雨天,即使在夜間想悄悄地靠近橋頭也十分困難。
在大橋兩端的橋頭堡上,可以看到有十幾頂帳篷。日軍的兵力大約有一個步兵中隊,橋頭修建著用沙袋壘起的機槍陣地,要想強行過橋,基本上沒有可能。
徐大龍和魏和尚經過商量,認為即使是在夜間突襲也十分困難,就算是能打掉大橋這邊的日軍,可是橋面上光禿禿的,對面的敵軍只要有一挺機槍封鎖橋面,就根本無法過橋。
徐大龍和魏和尚商量過後,決定不從橋上經過,準備另尋出路。他們仔細地研究了地圖之後,就掉頭往回走,走出了30公里,沿著一條山谷往盤龍江的下游走,地圖上標示著在那邊有一個渡口可以過河。
山裡的道路十分難走,徐大龍等人多數的時候只能牽著馬走路,他們整整走了一天時間,才來到了下游的那個渡口。
到了渡口之後,徐大龍等人不由得有些傻眼。
在渡口的旁邊竟然修建著日軍的一座兵營,在河對岸還有一大片建築,這些建築都很新,看得出來是新近修建的。在那些建築當中,還有很多長長的木板房,大概是日軍的倉庫。
雖然看不到日軍的全部人馬,他粗略地估計,這裡的日軍超過了一個步兵大隊,要想從這裡過河,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徐大龍等人只好又退了回來。地圖上的標註是十分粗略的,僅僅靠著地圖是不行的,徐大龍等人最希望的就是能夠找到一個嚮導。
徐大龍他們沿著山谷繼續向下遊方向行進,忽然就看到遠方的山頂上居然有一戶人家。
徐大龍等人大喜,急忙朝著山上爬去。
上了山頂之後,他們這才發現,除了山頂上的這戶人家之外,另外一座山上還有一戶人家。
為了避免嚇到裡面的人,徐大龍就只帶著魏和尚進了那戶人家。
屋子裡一共有四個人,是一對夫妻和兩個孩子,看裝扮有些像雲南的壯族。這些人祖祖輩輩生活在山裡,一個月也不一定到山外趕一趟集,基本上是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對山外的事情知之甚少,因此就算他們看到了徐大龍等人穿著日軍的軍服,也沒有感到害怕,而是熱情地招待徐大龍和魏和尚。
這家人都十分淳樸,兩個大人滿面笑容,兩個孩子好奇地望著這兩個陌生人。
徐大龍聽不懂他們說的什麼,他試探著說英語,可是這些人根本聽不懂。
正在發愁的時候,徐大龍忽然看到這戶人家牆上貼著一幅年畫,上面居然寫著漢字。他試探著用漢語問道:“老鄉,你聽得懂我說的話嗎?”
男主人點了點頭,說道:“聽得懂,我們是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