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察覺到這一點後,寧有光立即斬釘截鐵的回答,“謝謝!”
同時,她剎那間就在心裡暗暗下了決定。
她要轉換當下面對大佬的態度。
前一秒,她還當他是個不熟悉的人。
這一秒,她要把他當作正在療愈的案主。
因為,這個難能可貴的,能夠進一步瞭解他的機會的降臨。
……
專業的療愈師都知道,要想使心理治療法奏效,就需要在療愈師和案主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絡,密切到療愈師無法忽視案主任何範圍、任何深度的病痛。
這種密切聯絡的建立,在於持續不斷的比較和相互理解,在於辯證地正視兩種相對立的心靈上的現實。
如果由於某些原因,這些相互產生的印象無法影響彼此,那麼整個心理治療過程都不會奏效,患者的病情也不會有任何起色。
只有醫生和患者雙方都關心彼此,才能夠找到治療方案。
一旦決定進入工作狀態。
寧有光就立即有意識的去開啟自己的覺知力。
她要不放過絲毫可以看見對方的機會。
身為診治醫生的寧有光和案主在一起時,是會時時刻刻都對自己以及自己對患者做出的反應方式保持密切關注的。
因為她不僅有意識的做出反應,還必須在認真觀察對方的時候,不斷問自己,“我潛意識是如何解讀這種情境的?”
任何一個全面且透徹的分析過程,都會調動起療愈師和患者的全部人格。
切換了角色後。
寧有光就會有意識的高速自己,眼前所攝入的一切,都跟她自己有關。
既然和自己有關,寧有光就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提升自己主動權的機會。
她表達了自己要喝水後,時望月就又沉默了下來。
但在自己的主場,寧有光是不會在任由他來掌控兩人相處的節奏的。
於是,緊接著,她就放下了手裡的行李箱,並好奇的問:“時先生,你們家好空啊。”
這明顯是一句客套的廢話。
時望月沒有回答她,而是直接讓自己的輪椅動了起來。
他一動。
“時先生,你是去哪裡拿水啊?”寧有光就又問,“我跟你一起去吧,你告訴我水在哪,我自己拿。”
說完,她也不等對方答應,就直接跟在了他的後面。
然後,她就跟著對方走到了一面白色的隱形櫃子前。
她看到鑲嵌在櫃子中間的大冰箱,“水在冰箱裡嗎?我來。”
對方沒有拒絕她的主動,並緩緩退開一步,把冰箱前的位置給她讓了出來。
寧有光覺得自己今天真的好幸運,不斷的攻擊著對方的防線,對方都沒有絲毫的阻擋。
寧有光暗暗欣喜的拉開冰箱的門——
眼前的冰箱裡裝滿了水,全部是都是進口的很貴很貴的礦物質水。
“時先生,你喝嗎?”她給自己拿出了一瓶水後問。
“謝謝。”身後傳來低沉的聲音。
寧有光就又從冰箱裡拿了一瓶水後才關上了冰箱的門。
“你家好乾淨啊。”她轉身把水遞給時望月時,沒話找話,“住在這裡有這一點好,物業有專門的阿姨可以幫我們打掃衛生。”1314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