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覺得長大了成為有錢人非常好,反而覺得那些要當科學家,警察,畫家等等同學們的夢想過於夢幻。
說完了,她問旁邊的有光同學:“寧有光,你的夢想是什麼?”
她問的很大聲,引起了周圍許多同學們的關注。
剛好大家對有光同學的夢想也很感興趣。
有光看著周圍許多雙烏溜溜的眼睛看著自己,笑了笑:“我的夢想是治病救人。”
毫不意外的,有光同學的夢想引起了同學們的熱議。
“治病救人?”
“啊,你長大了是要當醫生嗎?”
“是啊。”有光點頭。
“當什麼醫生呢?我媽媽也是醫生,她說醫生分很多種啊。”
“心理醫生。”有光軟軟道。
“心理醫生?”心理醫生在這個年代的成人認知裡都是個比較陌生的職業,更別說三年級的小朋友了。
許多小朋友被這四個字弄懵了。
“那是看什麼病的呢?”
“看心理疾病的。”
心理疾病?
幾個腦子轉的比較快的男生反應過來,起鬨:“哦,寧有光長大了想給神經病看病啊。”
他們這話一出,全班鬨堂大笑。
有光看著他們哈哈大笑,依舊眉目含笑,沒說話。
時望月原本因為那幾個人的話,而沉下來的眼神,在姐姐毫無變化的神色中漸漸淡去。
這天下午放學。
時望月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啟電腦,在百度裡輸入:“什麼是心理醫生。”
他今天白天聽到姐姐的夢想時有點苦惱,他也不懂心理醫生是什麼。
很努力的想了也想不出來。
不過沒關係,姐姐說了,當他聽到一些自己不知道的資訊時,但又想了解這是什麼,有兩個辦法:
第一個辦法是問知道的人。
第二個辦法是先記下來,然後回家上網搜尋。
這樣他就能很客觀的明白自己之前不知道的資訊到底說的是什麼了。
切忌不要胡亂揣測。
因為當一個人不瞭解一些東西或者資訊時,卻又胡亂揣測就很容易給自己種下錯誤的認知,這會給自己造成很多主觀誤區,對自己的成長和學習極為不利。
看著電腦上搜尋出來的答案:
“心理醫生是中國文化語境下通俗的叫法,歐美的心理諮詢師,是主要透過依賴藥物治療的精神科醫生。心理醫生是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學科的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透過心理諮詢的技術,幫助求助者緩解心理問題的專業人員……”
時望月懂了,姐姐是真的想給那些精神有問題的人治病啊。
但是……
精神有問題的人是什麼樣的呢?
爸爸那樣的嗎?
時望月這一晚,搜了好多有關於心理醫生相關的資料,對於這一職業,比三一班所有同學懂得都多。
但是他覺得還不夠呢,姐姐可能懂得比他更多吧。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