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愛麗兒之家的餐廳。公主殿下正在和妮莉雅一起等待用餐。
之所以來到座位上還要等待,是因為她們的早餐正在等待最後一道檢查工序。
宮廷女巫師凱絲站在王室女僕身旁,釋放法術包裹著她們手中的菜品,又從兜裡掏出銀針和幾種藥水,輕輕刮擦和塗抹所有餐具的邊緣。
巫師本就比較擅長玩毒,所以對如何防範下毒同樣很熟悉。這也是王室招攬宮廷巫師的重要原因之一。
等過了片刻,凱絲塗抹的幾種會和毒藥產生化學反應而變色的藥劑沒有異常後,才示意女僕將東西端上餐桌。
“每次都這麼麻煩,好想回到凱隆啊。”妮莉雅品嚐著具有諾亞獨特風味的早餐,隨口抱怨道。
伊莎貝爾優雅的切下一小塊水果放入口中,細嚼慢嚥後才說道:“刺殺的事情還沒弄清,不僅是我,你最近也要小心。”侯爵的女兒,相比於除了比勒爾和伊莎貝爾以外的其他使團成員來說,同樣是個很好的目標。
“也不知道是什麼人在背後下手,會是阿瑞斯帝國嗎?”妮莉雅猜測道。
伊莎貝爾擦了擦嘴角,示意僕人將盤子撤下去,她早上一向沒什麼食慾。
“有可能,但也沒辦法確定,等比勒爾那邊去向市政廳質問,也就能知道是誰在幕後操縱了。”因為除了阿瑞斯方面不想看到兩隻獵物聯合以外,凱隆國內的大糧商們也不希望商業合作的達成。
之前他們就去議會鬧過,甚至還抨擊伊莎貝爾,表示一項由女人提出的議案,怎麼可能是正確的。
只不過議會的大部分人還是支援凱隆藉此機會進行貿易轉型的嘗試,不甘心看著鄰居諾亞這些年的崛起歷程而不去學習嘗試。
耶露朗這條大河,同樣可以為凱隆帶來貿易上的便利。而小部分短視的大商人和貴族,則不希望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損失,說不定也會鋌而走險,透過刺殺的方式來破壞兩國合作。
在等著妮莉雅享用早餐時,公主殿下也沒閒著。她叫來了自己的管家,一位名叫羅克珊的四十歲中年女人,性格精明幹練、忠誠可靠,原本是她母親貼身女僕。
“今天有什麼行程安排?”伊莎貝爾問道。羅克珊躬身稟報:“昨天您接受了市長夫人的邀請,準備在上午十點鐘前往市長家做客,參觀市長夫人引以為傲的花園。晚上,沙輝伯爵家的女兒邀請您去她家中享用晚餐,併為您舉辦了一場小型女子茶話會。”
“嗯,就這樣吧。”公主殿下點了點頭。她這次除了督促商業合作,為凱隆農民爭取利益以外,還肩負著幫助王室自身擴充套件人脈和利益的任務。
她的父親並沒有要求她這麼做,這是她出使諾亞首都的那位兄長應該做的事情。
但伊莎貝爾就是想證明,自己也同樣可以為家族的壯大貢獻一份力量。
現如今初來乍到,跟王室利益相關的事情還不著急談,先和布蘭提斯的上層名媛貴婦打好關係,等情況瞭解的差不多了,自然而然會進行一些利益上的合作。
看了眼時間,現在已經是八點半,伊莎貝爾準備不等妮莉雅吃完了,打算回房間換上正式的衣服準備出門。
就在這時,一名王室衛隊的騎士走進了餐廳。
“公主殿下,一位叫做勒斯·瓦格納的人請求見您。”
“勒斯·瓦格納?”伊莎貝爾想起了昨晚的見面,這個人的法術煙花和昨晚的預警,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讓他進來吧。”
“是!”
“他過來幹什麼?”妮莉雅這時也吃完的早飯,不解的問道。
“一會兒問問不就知道了。”伊莎貝爾和妮莉雅來到客廳,正好勒斯也在僕人的帶領下到了。
“早安,公主殿下、妮莉雅小姐。”勒斯微笑著行禮問好。
“您好,勒斯先生。”公主殿下親切的笑道,對於這個人,她還是有些好感的。
雙方落座,女僕端上來三杯芳香四溢的麥茶。
“這是我們凱隆王國特產的一種飲品,請品嚐。”伊莎貝爾介紹道。
“謝謝殿下。”勒斯禮貌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味道確實不錯,回頭可以讓克里斯蒂娜去買些回來,每天都是咖啡和紅茶,也有點喝膩了。
看著他放下茶杯,因為十點鐘要赴會,伊莎貝爾也沒有客套,直接問道:“不知道這次勒斯先生過來,是有什麼事情嗎?”勒斯組織了一下語言,點頭道:“是這樣的,因為殿下您昨晚險些遭遇刺殺,我們市長閣下十分重視這件事情,而在下恰好可以分辨這些刺客的身份,所以便派了過來,負責保護您在布蘭提斯的安全。”
“哦,原來是這個樣子。”妮莉雅用恍然的語氣說道。隨後她又好奇的問:“那您是如何分辨這些刺客的呢?”
“這個……”勒斯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說。他來之前又被馬爾茲叫去一趟,對方授意他可以斟酌著說出眾生神殿的情報,但要儘量讓公主殿下忽略諾蘭方面拿使團做誘餌的行為。
這個‘斟酌’和‘儘量’,勒斯不知道該怎麼把握其中的尺度。說的太含糊吧,可能會讓公主覺得這是在敷衍。
說的太明白吧,又會讓對方感到自己被利用了,引起公主的反感和不滿。
‘馬爾茲閣下,我可不是專業的外交官啊……’見勒斯表情猶豫,伊莎貝爾也用一絲冷淡和不悅的語氣說道:“勒斯先生,我想您應該明白,這次我們兩國是準備達成很多方面的合作,緊密連線。在這其中,互相信任是最基礎的。而貴城市政廳的表現,真的有些令人感到失望。”聽著對方的語氣,勒斯也沒辦法再考慮措辭。
他帶著歉意道:“公主殿下,萬分抱歉。市政廳並不是有意隱瞞,我這次過來,也是為了解答您的一些疑惑。”可在心中,勒斯簡直問候了馬爾茲一萬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