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誰獲利誰最可疑的理論,滙豐銀行很可能是這次風波的幕後黑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風波期間,有不少大客戶悄悄取消在恒生銀行的賬戶,轉而投入滙豐銀行的懷抱。
於是佈局完成。
在1965年4月初的時候,擠提再次爆發,恒生銀行是首當其衝,擠滿了前來取款的市民。
其中位於灣仔的分行最倒黴,有無數客戶過去提取存款,其中還有恒生銀行不能得罪的大客戶,比如鬼佬警司韓森。
逼得分行總經理何添親自出面給韓森簽名擔保,才停止提款。
不過就是這樣,灣仔分行的銀根陷入短缺,不不得向總行求援。
總行那邊也好不了多少,提款的人潮能從銀行門口伸延至皇后像廣場的香港會所。
面對蜂擁而至的提款人,滙豐銀行再次站出來支援恒生銀行,並派職員帶著現金來到恒生銀行總部,把一疊疊的鈔票遍佈大堂的各個角落,以證明有足夠的現金供應。
但擠兌情況並沒有改變,每天都有無數港幣被取走,僅僅幾天時間,恒生銀行就失去了2億港幣的存款。
這可是六十年代的2億港幣,購買力給九十年代20億甚至50億還要多。
面對不見減少的提款人群,銀行老闆不得不召開董事局會議商討對策,一共上來出3個辦法。
第一、是接受漂亮國大通銀行的援助。
第二、是宣佈破產由政府進行接管。
第三、向滙豐銀好求助。
雖然商量出三個對策,其實也可以說是一個。
因為透過兩次支援,特別是這幾天無限制現金供應,已經讓滙豐銀行把恒生銀行很多人收買了,在不接受破產的情況下。
恒生銀行號的老闆只能選著向滙豐銀行求救方案。
於是進行談判。
一開始雙方在恒生的總價值及出售股權比例上面分歧比較大。
滙豐銀行認為恒生的價值只有六七千萬港幣,要求一次性購買恒生百分之七六的股份,成為恒生絕對大股東。
恒生的老闆則認為,恒生銀行至少價值1億港幣,並且只同意出手51%股權,寄希望以後還有機會把銀行奪回來。
因為擔心開價太低,恒生寧願倒閉也不接受自己入股,滙豐銀行思索再三,同意了恒生銀行的方案,以5,100萬元收購恒生51%股權從而達成了對恒生銀行的控股。
滙豐銀行入住恒生銀行的訊息傳出後,擠兌風暴戛然而止,就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
辛辛苦苦花費幾十年心血成立的銀行,一夜之間易主,老闆何善衡很是痛心。
不過,日子還是要過,為了讓恒生銀行能發展壯大,何善衡接受了這一切,並協助滙豐銀行穩定恒生銀行的人心。
可以說,這次擠兌風波,滙豐成了最大的贏家,不僅以低廉的價錢拿下了恒生銀行,更是除去了恒生這個自己在香江銀行業最大的對頭。
奠定了滙豐在香江金融業的壟斷,開起了滙豐城的神話。
至於說何善衡想把恒生銀行重新躲回去,可以說是白日做夢,滙豐不會給他機會的,也就在幾年之後,滙豐抓住機會,把對恒生銀行的持股從51%變成60%多,斷送了何善衡的希望。
有了滙豐做靠山,恒生銀行發展很快,到了就是年代總值已經翻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成為滙豐銀行手裡最優質的資產之一。
對於恒生銀行,雷衛東可是垂涎三尺,早就想將其拿到手了。
“對恒生銀行有興趣,享受收購其股份,行,我給滙豐回個話,只要沒有人爭搶,恒生銀行就是伱的了。”
談成一筆生意,曹達華很是高興,嘿嘿笑了起來,說道:“小雷,除了恒生銀行你還對什麼感興趣。
這次滙豐銀行可拿出來很多實體方面的產業,為此專門組織了拍賣會。”
你要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