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尹爾部長,既然你這樣問,我也就開門見山了,實話實說,東方集團既然準備進入航空這一塊。
要麼不做,要麼就要做到最好,歐美我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從你們那裡想辦法了。
大修線只是基礎,甚至圖154的技術業只是基礎,我要的是不僅是古比雪廠的裝置,還要她的基礎儲備,那些有著豐富經驗的工程師。
還有貴國在空發動機方面的專家,以及國防工業部下所有的好東西。”花藝涵很是狂妄的說道。
“要這麼多,你也不怕被噎死。”花藝涵的話嚇了米哈尹爾一大跳,他本來以為花藝涵瞄準的是圖154生產線,最多也就是貯備技術。
沒想到其胃口這麼大,竟然想著把大毛的航空工業一窩端。
“人有多大產地有多大膽,現在的機會可以說千載難逢,米哈尹爾部長其實你也知道,來大毛吸血的不是我。
我只是要點邊角料,歐美這些國家才是真正的吸血。
我可是聽說了,莫斯科那邊的物質已經開始短缺了,而這還是在東方集團日夜不斷向莫斯科運送物質的基礎上。
可是,米哈尹爾部長,許雷應該給你說過。
我們這邊需要的石油、礦產以及木材等已經處於飽和,再多就要積壓了,必須擴大產品清單。
而擴大產品清單的話,你們那邊除了軍工就沒有東西了。
要不然你給我說說,看看有什麼能提供的。”
“我們有!”
米哈尹爾剛想說我們毛熊什麼都有,就蔫了下去。
毛熊雖然是兩極之一,但是生產的東西。
怎麼說呢!
除了軍工能打的真的沒有,這點從其出口的產品就能看出來。
大家都知道,石油和天然氣是大毛手裡的一張王牌,無論是在經濟利益上還是在政治影響力上,都是大毛與西方進行博弈的戰略籌碼。
其實毛熊也是這樣,對外貿易高度依賴能源和原材料出口,特別是的石油的出口。
可以說從六十年代開始,石油和原材料就是毛熊最重要的外匯來源,支撐著毛熊從西方國家的技術裝置進口和糧食進口。
說起來大家可能不相信。
別看毛熊和鷹醬是並列的超級大國,但是蘇聯經濟真的是,軍工好民工差,為了彌補差距。
從七十年代開始,毛熊就加強和西歐國家的經貿合作,引進了大量的先進技術裝備,引進先進技術裝備就需要大量的外匯,就需要毛熊擴大出口貿易來賺取外匯。
和內地不同。
內地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和輕工業,可以靠代加工,給歐美國家打工的來賺取外匯。
毛熊就不行了。
其輕工業比歐洲貴不說,還缺,哪有東西出口。
重工業,軍工可以,但是不能賣,只能賣石油和資源了。
1970年毛熊出口總額是115億盧布,到1979年就上升到424億盧布,其中對西方國家的出口額從1970年的21.5億盧布上升到了1979年的125億盧布。
如果看毛熊的進出口總額,除了個別年份,其她年都是順差,但是要是計算毛熊和西方國家之間的貿易,就會發現幾乎都是逆差,年年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