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琳被冊封為公主,趙禎很是重視,佈告天下,收四川蘇家之女蘇琳兒為義女,賜公主之名,號仙琳公主。
從那一天起,蘇琳就暫時住在了宮中,蘇琳也見到了曹氏皇后,還有各個妃子。蘇琳一一見禮,但是有一個妃子好像對蘇琳有些敵意,那個人正是張貴妃。因為之前蘇琳和張貴妃的親戚有過過節,這個事蘇琳已經忘了,張貴妃卻沒有忘。
“仙琳見過母后,見過個位母妃。”
也許是蘇琳魅力的緣故,曹皇后見到蘇琳也很是喜歡。
“琳兒你過來,讓本宮好好看看,早先就聽陛下提過,有一個仙女一般的女子,本宮一直想見見。今天看到琳兒,才知道陛下所言不虛。本宮聽說你從小是個孤兒,和師傅長大,如今陛下既然認你為義女,那本宮就是你的義母,以後在宮中,你也不必太見外。我和皇上少有子嗣,能有個女兒陪伴我還是很高興的。”
曹皇后說的言真意切,蘇琳也沒想到自己被如此看重。
“母后如此說,真是讓琳兒受寵若驚,從今以後,琳兒一定像對待親生父母一般,孝敬父皇和母后您。”
曹皇后見蘇琳如此懂事,也很高興。
“好了,就這樣定了。琳兒你先暫時住在宮裡,等典禮過後你再搬去府邸。不過你以後一定要多來宮裡,陪陪皇上還有哀家啊。”
皇家冊封一個公主,對於王公大臣們來說,不是什麼大事。雖然也有人上言勸諫,但是趙禎好像打定了主意,不但要認真對待,更要隆重操辦。
但公主畢竟不是皇子,大臣們見皇帝執意如此,難得的強硬一回,也就隨他去了。
訊息傳出之後,對於大臣們沒有什麼,但對與百姓們,可就成了茶前飯後談論的話題。
“唉,你聽說沒有,官家這次冊封的這位公主,聽說好像是一個女刺客,被官家的仁慈打動了,甘願伏法,而官家見其有情有義,來刺殺他是被人蠱惑,不但沒有問罪,還幫她擺脫了束縛,最後還認為義女......”
“你說的不對,明明是官家遇刺,然後這位仙琳公主從天而降,救了官家,官家見了她驚為天人,才赦其為公主的,傳說那仙琳公主長得是花容月貌,傾國傾城啊......”
一時間汴梁城裡風言風語,說什麼的都有,也不知道是誰傳出來的。皇宮大內看似警衛森嚴,其實沒有不透風的牆。
嘉祐二年,秋。
前不久蘇洵帶著二十一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於嘉祐二年進京應試。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小試官是詩壇宿將梅堯臣。
二人正銳意詩文革新,蘇軾那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把他們震動了。策論的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沒想到沒過多久,蘇琳的出現,還被皇帝收為義女,冊封為仙琳公主,所有人都知道,蘇家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而三蘇得知蘇林被封為公主的時候,都是驚愕的說不出話,但隨後大喜。
兄弟二人都是剛剛進入官場,根基尚淺,可沒想到蘇琳突然變成了公主,他們也一下子成為了皇親國戚,雖然蘇琳不一定真的幫他們什麼,但是這身份變了,地位也就變了。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
中秋這個節日,是由北宋開始正是設立的。朝廷很是重視,百姓們雖有附和之意,但因其寓意美好也漸漸的接受了。
蘇林的冊封典禮也在這一天舉行,中秋是團員的節日,蘇琳也正是成為大宋皇家的一員,改名為趙琳。
這一天東京汴梁熱鬧非凡,趙禎興致不錯,帶著蘇琳在汴梁成內遊玩一番。
皇帝出行,儀仗本是不可少的。但是趙禎不想驚動百姓,只帶了幾名侍衛,還有曹皇后等一干妃子,喬裝打扮,便衣出行。
古代的節日,蘇琳不是沒有參加過。但是汴梁成的繁華,確實堪稱古代之最。
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糰子女,以酬佳節。此夜天街買賣,直到五鼓,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晚不絕。
感受著熱鬧的氣氛,所有人都忘卻了身份,盡情遊玩。可是蘇琳看了半天,卻沒有發現月餅,只有一種圓餅,這就應該是月餅的雛形了。
趙禎的興致不錯,走得累了,一行人找了一個小攤,吃了點圓餅,西瓜,還有一些水果小吃。趙禎平時難得有這樣放鬆的時候,看著天上的月,地下的人,笑道。
“琳兒啊,你看這繁華的都城,熱鬧的夜市,你這個才女是否有什麼佳作呢?”
“爹,您又取笑女兒了,女兒才疏學淺,我哪算得上什麼才女啊,您就不要讓女兒難堪啦。”
趙禎被蘇琳這一聲爹,叫的心情大好,雖說這只是平常人的叫法,但這平凡之中,卻是包含這親情。
“哈哈,琳兒你可不要謙虛了。要知道你可是名副其實的榜眼,把所有人都給騙過去了。你寫的那首詩,足以證明你的才華,今天也是難得的日子,就算是為了爹爹我開心,你就作一個吧。”
要說作詩,蘇琳她哪有那個本事啊,她最大的本事就是抄襲,那個榜眼說白了全是她抄來的。可是看趙禎的樣子,蘇琳又不想掃了他的興,但是蘇琳一時也想不起來有什麼合適的。
難道還要抄襲自己便宜弟弟那首水調歌頭?可是之前在大唐的時候可是用過了,兩個時空不會有什麼關聯吧。
蘇琳想了半天,也只能暫時拿這個湊數了,誰讓這首詞最符合如今的場景呢。
可是當蘇琳唸完之後,忽然有兩個人轟然叫好,隨即傳來一個聲音。
“臣王安石,見過官家,見過仙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