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脫脫帶著幾十萬疲憊之師,缺糧之眾,進入淮西,又能討到什麼便宜?
而且把脫脫說成救時宰相,一個把大元朝玩沒的權臣,都能得到如此評價,真不知道那些古今賢相,會怎麼看!
再有,夸脫脫也就罷了,就連察罕帖木兒也被說成出身名門,打了一輩子勝仗,只是在中原決戰,偶爾輸掉……彷彿他要是贏了,那個多好的惋惜語氣!
張希孟看到這裡,已經是啞然失笑……其人的用心,不言自明。
但是更好玩的是,此人標榜追隨朱元章,打過天下,親眼見證了整個經過。退居家鄉之後,又注意到了那個沉姓大戶的變化,心有觸動,這才寫下了這部書。還很大言不慚地說,全都是如實記錄……
張希孟也懶得說什麼了,他讓人給老朱送信,隨後又把徐達叫來。
至於他自己,則是在家裡弄個炭火盆,擺上了玉米、紅薯、土豆,來個烤三樣,然後又弄了一盆花毛一體。
隨後再準備一罈子老酒,然後就算請客了。
徐達看到這些,鼻子都氣歪了,“我說太師,你就這麼摳門?一點葷腥都沒有?要不我去買個羊腿過來?這點錢我還是出得起的。”
“算了吧!”張希孟不客氣道:“咱們都年紀不小了,吃點粗茶澹飯,對身體有好處。你那個背疽才好了幾年啊!多注意點,要多活幾年,多看看這個世道,看看能有多荒唐離譜!”
徐達最初還沒在意,可聽張希孟這麼說,他頓時警惕起來,“太師,你這是話裡有話啊?”
張希孟隨手就把書遞給了他,重點翻到了說他屠城的那一頁。
徐達捧在手裡,才看了幾眼,頓時就皺起了眉頭。
荒唐!
這個慶陽之戰根本不是他指揮的,他就沒去過慶陽。
至於說他下令屠城,他徐達領兵大半輩子,在陣前交鋒,他沒慫過。可是對待百姓,他也從來沒有胡來過!
軍紀軍令擺在那裡,他徐達不想活了?
再有這位作者標榜自己追隨朱元章征戰,親眼見識過,經歷過。
可問題是他筆下的明軍粗俗不堪,簡直是一群土匪。
反觀元朝諸將,個個文韜武略,國之棟樑。
再看他寫的沉家……儒商傳承,詩書禮儀,忠孝仁義。家中經營有方,家產殷實,對待鄉親也好,父慈子孝,夫妻和睦。
一切都歲月靜好,然後明軍就突然來了,就突然拿了他們的家產,逼死了好些人,分了田產土地,扔進了功德營教化。
又是吃了一大堆苦,過得人不人鬼不鬼……最後算是從功德營出來,和殘存的幾個家人團聚。
經歷了苦難,丟光了家產,他依舊勤勤懇懇,靠著一雙巧手,養活自家人,又幫著鄉親們做事。
大傢伙相逢一笑,又是和和睦睦的父老鄉親。
“太師,請恕我愚鈍,這本書怎麼這麼怪!如果只是開頭結尾,倒像是大團圓的戲曲套路。可我閉眼睛這麼一想……如果是個普通窮苦子弟,飽受欺凌,毅然投身行伍,追隨大明,推翻元朝,光復燕雲。最後功成身退,返回故鄉,和當初的家人團圓,一起過安穩的日子,這樣似乎才對味啊!”
張希孟撫掌大笑,“你這一番話,算是說到了點子上!可對了你的味兒,就不對人家的味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