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重要的是,張庶寧已經開始在教學上面,嶄露頭角……築巢引鳳,把自己的小夥伴弄來,過幾年,讓他當山長,然後自己的人才就能滔滔不斷。
而且張庶寧還有那麼多不錯的同學,把他們弄來,再加上齊泰、黃子澄、練子寧這些臥龍鳳雛……我的天啊!
到了這時候,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咱身邊羽翼豐滿,我該多強大啊!
朱棣是越想越興奮,竟然就拍著胸膛,直接答應了。
“父皇放心吧,咱能辦好一個學堂,就能辦好兩個,三個,一點問題沒有!”朱棣把胸膛拍得啪啪作響。
接下來他就哭了。
朱元璋沉吟道:“老四啊,是這樣的,建立這幾個學堂,孫炎的詳細計劃咱都看了。原則上經費會一視同仁,甚至偏遠的地方,還能稍微多一點。但是真的落實,還要看各地的財力。”
朱元璋向朱棣解釋,其實也不用解釋。
一個學堂,肯定和當地的經濟條件分不開。
譬如說辦學經費是一樣的,但是地方衙門如果多給學校劃撥點土地,學校拿著土地出租,增加點額外收入,肯定是應天等地,更加便利。而且地方還能引入人才,提供資助。甚至可以捐款助學……這些事情,誰也不能說不行。
畢竟朝廷是鼓勵辦學的。
排除亂七八糟的算計,也不能不食人間煙火。
“總體算起來,北平的條件,或許不如別的地方……也就是說,你要貼補的費用還不少啊!”
聽到這話,朱棣的臉色微微一變,“父皇,您能不能幫幫忙?”
老朱點頭,很乾脆道:“這點你放心,咱肯定會出力氣的,現在給你十五萬貫,回頭每年也不少於五萬貫……北平是教化重鎮,別人也沒法說咱偏心。”
朱棣微微鬆了口氣,“父皇,那這麼說,缺口也不大吧?”
朱元璋微微沉吟,“還不好說,咱看了一下,如果接下來稅制改革順利,每年能撥一百五十萬貫,你現在的北平學堂,一年多少開支?”
朱棣怔了怔,默默伸出三根手指頭。
三百萬貫!
比照北平學堂,一年開支也是三百萬貫,朝廷最多解決一半,然後他爹只給十五萬貫,還是第一年的。
“父皇,孩兒沒理解錯,您出十五萬貫,讓孩兒出一百五十萬貫,對吧?”
朱元璋輕咳了一聲,“錯了!”
“那是多少?”
“一百三十五萬貫啊!你連這點賬都不會算嗎?”
朱棣眼珠子瞪得老大,怪叫道:“那,那有差別嗎?我這日子可怎麼過啊?”
老朱把臉一沉,冷哼道:“你要是過不了,那就把北平大學堂遷去太原,讓你三哥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