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斟酌片刻,也道:“上位,賈參政所言極是,卑職以為老百姓常說忠臣孝子,人人敬仰。石抹宜孫以身殉國,戰死沙場,母親、妻子、兒子、家丁、悉數殉國……忠臣孝子,義僕節婦,湊了個齊全。古往今來,能做到這一步的大忠臣,都不多了。如今上位坐斷東南,虎視天下,褒揚忠義,砥礪人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正好能振奮士氣,卑職以為,並無不妥之處!”
這倆人說完,那些武將聽得已經點頭了,真是太有道理了,這還猶豫什麼,趕快照辦吧!
這麼明白的事情,張先生怎麼會不同意呢?
難道張先生也有犯糊塗的時候?
此刻老朱把目光落在了張希孟的身上,主動道:“張先生,你可有什麼高論?”
張希孟一笑,“主公,石抹宜孫這一家,臣現在的確不知道該怎麼論定……但我聽聞這一次攻城,有將士撲在缺口處,用身體充當梯子,讓將士踏著他們的身體,衝入諸暨,搶下了先登之功……一個甲士身強力壯,一百多斤的份量,加上幾十斤的鎧甲兵器,奔跑著上城。這是多大的力道?今天來了這麼多將領,我想問問大傢伙,你們能推上去幾個人?要知道,咱們可是有七個士兵犧牲了!”
此話一出,在場的武將都不由得吸了口氣,花雲更是挪了挪屁股,驚歎之餘,充滿了欽佩。
正如張希孟所言,搭人梯可不是小事情,尤其是攻城關頭,一個接著一個上去,力道之大,足以把骨頭踏裂,踏出內傷,連續充當人梯,的確會喪命,甚至被踏得屍體碎裂,死無全屍。
朱家軍計程車兵做到了這一點,他們無愧當世精兵!
而且這些士兵不光是能戰,更有犧牲精神,捨死忘生,堪稱忠勇,必須嘉獎。
這時候楊元杲開口道:“張相,我們也看到了徐達的上報,咱們的將士自然要重重獎賞,大加撫卹,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只是和嘉獎石抹宜孫一家,不挨著吧?”
他這話剛說完,劉伯溫立刻開口,不能讓張希孟一個人舌戰群儒,咱老劉要幫幫場子。
“話不能這麼說,這就是一場戰鬥,一邊是我們的人,殊死戰鬥,以身殉國。一邊是敵人,負隅頑抗,全家遭難。有人主張褒揚敵人,就算咱們的人也受到了褒揚,敵我雙方,豈能都獎賞?這算什麼道理?不怕將士們想不通嗎?”
隨著劉伯溫下場,氣氛越發熱烈起來。
陶安也開口了,他身為江南宿儒,還真不怎麼把浙東的劉伯溫放在眼裡。
“褒獎我們的將士,是因為忠勇二字,褒揚石抹宜孫,是因為忠義,這是不一樣的!”
“怎麼不一樣?不都是帶著一個忠字嗎?你讓我石抹宜孫是忠,那誰是奸?”劉伯溫言辭犀利,直接懟了回去。
陶安老臉漲紅,瞠目結舌。
李習立刻道:“大元朝尚且顧不上自己的忠臣,要我們幫著褒揚……這不正說明元廷氣數已盡嗎?”
劉伯溫呵呵冷笑,“氣數已盡和氣數將盡,不是一個意思!倘若是攻入大都,滅亡元廷,我以為不無不可!但是在當下,我堅決反對!”
……
伴隨著劉伯溫下場,宋濂也加入了戰局,另外一邊,楊憲也出來了,大傢伙你來我往,唇槍舌劍,引經據典。
那些武將乾脆眼睛都直了。
乖乖,這就是神仙打架嗎?
怎麼聽誰說的都有道理?
他們到底在爭論什麼啊?
就算是武將當中,文化水平相對較高的馮國勝和李文忠,也都聽得雲裡霧裡,直呼可怕!
這就是文官的戰鬥模式嗎?他們上去,除了送人頭,就沒有別的可能了。
就連朱元璋也頭大了,他一會兒聽聽這個,一會兒聽聽那個,也都覺得有理,可也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