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八號從這艘墜毀的宇宙飛船上面獲悉的資訊,除了這艘宇宙飛船曾經發出過訊息之外,就沒有其它的了。【全文字閱讀.】[超多好][站頁面清爽,廣告少,,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更新好快。他不知道這艘宇宙飛船隸屬於哪個文明,也不知道這個文明距離地球有多遠,更不知道這個未知文明是否有可能入侵地球。
但是,楊沛琪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危機,那就是在不久的將來,地球就可能被那個未知的文明入侵,智慧生命都是有進攻**的,尤其是一些實力強大的智慧生命。就像是探索者八號告訴他的那樣,製造它的那個埃斯克特文明,就掌握著好幾個宇宙的殖民地,是它已知的所有宇宙中的最強勢力。
如今,面前這艘來自未知文明的宇宙飛船,很有可能就是前來探路的,是在為那個文明的對外擴張做準備。說不定就在下一刻,那個未知文明就將要入侵地球了。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懸在地球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以楊沛琪如今的能力,在那個未知文明入侵的時候,他倒是能夠逃離地球。可是,地球畢竟是他的家鄉,只要有可能,誰願意背井離鄉呢?尤其是還要在茫茫星際逃亡。
因此,楊沛琪就更加急切的想要找到等級比較高的礦藏,能夠修復探索者八號,以期獲得足夠抗衡那個在將來有可能入侵地球的未知文明。
楊沛琪加緊了自己的探測步伐。
在探測完了火星之後,楊沛琪並沒有馬上前往外海王星區,而是繼續留在火星附近探測,因為就在火星與木星之間,有一個小行星帶,這裡存在著無數的小行星。而從探索者八號那裡瞭解到的訊息,行星是礦星中的主要天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礦星,都是行星。
小行星帶(asteroidbelt)是太陽系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由已經被編號的120。437顆小行星統計得到,98.5%的小行星都在此處被發現。由於這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區域,估計為數多達50萬顆,這個區域因此被稱為主帶,通常稱為小行星帶。距離太陽約2.天文單位的空間區域內,聚集了大約50萬顆以上的小行星,形成了小行星帶。
小行星帶由原始太陽星雲中的一群星子(比行星微小的行星前身)形成。但是。因為木星的重力影響,阻礙了這些星子形成行星。造成許多星子相互碰撞,並形成許多殘骸和碎片。
小行星帶內最大的三顆小行星分別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平均直徑都超過400公里;在主帶中僅有一顆矮行星—穀神星,直徑約為950公里;其餘的小行星都較小,有些甚至只有塵埃大小。
小行星帶的物質非常稀薄,在主帶內的小行星依照它們的光譜和主要形式分成三類:碳質、矽酸鹽和金屬。另外,小行星之間的碰撞可能形成擁有相似軌道特徵和成‘色’的小行星族,xt下載/(
楊沛琪在小行星帶的探測成功是巨大的,他在這裡探測到了超過一百顆的礦星。只是。因為這些星體實在是太小了,所以找到的礦藏的總量並不多,總共只有之前在地球、月球和火星上探測到的礦藏總量的一半左右。但儘管如此,楊沛琪此時積累的能量點也已經達到了五千萬億這個恐怖的數字。
之所以楊沛琪如今的能量點從三千萬億飆升到五千萬億,是因為楊沛琪這小行星帶裡除了發現等級比較高的物質。
說等級比較高,那也是相對來說的,其實也不過是七級物質罷了。而且數量有限。
在探測過程中,他發現了一顆蘊含有七級物質的小行星。這是一顆直徑只有五公里的行星,在地球這樣的行星面前,它真的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不點。可是,探索者八號在發現這顆小行星之後卻是顯得非常的興奮,而且做出了一個讓楊沛琪瞠目結舌的舉動。那就是它竟然直接吞噬了這顆小行星。
而在吞噬了這顆小行星之後,探索者八號就告訴楊沛琪,它的創傷已經修復了百分之五。也就是說,這顆小行星,直接一下子就修復了探索者八號百分之四的創傷,比起之前他在探索地球、月球和火星這些比較大的星球時得到的物質對它的作用大的多了。
而在隨後,楊沛琪也得到了不少的能量點反饋。這個數字達到了五百萬億!比起當初在地球上得到的能量點都多多了,甚至差點趕上了月球。
而在探測到這顆小行星之後,楊沛琪也隱隱約約的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之前在探測其它地方的時候,探測到的有些物質,恐怕被探索者八號這傢伙‘私’吞了。而像是什麼鐵礦、銅礦、鑽石礦之類的礦藏,其實對它並沒有什麼卵用。而那些楊沛琪並不知道的物質,其實才是修復探索者八號創傷的真正需要的。
不過,楊沛琪雖然有這個猜測,但他卻沒有點明,更沒有直接詢問探索者八號。畢竟,就算是那些物質探索者八號告訴了他,恐怕對他也沒什麼用,因為以地球上如今的科技水平,跟不上不能利用那些物質。也就是說,這樣的物質,只是對探索者八號有用而已。
自己的這次太空探測之旅,本來就是為了修復探索者八號的,能夠找到對它有用的物質,這才讓此次旅程的真正的有意義。否則,就算是發現再多的諸如鐵礦、銅礦、鑽石這樣的礦藏,又有什麼用呢?
尤其是在有了那個未知文明的入侵危機的情況下,修復探索者八號,以期取得對抗那個未知文明入侵的手段,這才是楊沛琪現在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否則,一旦那個未知文明入侵地球,楊沛琪除了撒丫子跑路之外,也毫無辦法了。
在‘花’了三天時間探測完小行星帶之後,楊沛琪就乘坐飛行器,透過空間跳躍直接進入了柯伊伯帶。
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在海王星軌道(距離太陽約30天文單位)外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
柯伊伯帶被認為包含許多微星,它們是來自環繞著太陽的原行星盤碎片。它們因為未能成功地結合成行星,因而形成較小的天體,最大的直徑都小於3000公里。
柯伊伯帶有時被誤認為是太陽系的邊界,但太陽系還包括向外延伸兩光年之遠的奧爾特星雲。早在上世紀50年代,柯伊伯和埃吉沃斯就預言: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太陽系邊緣地帶,充滿了微小冰封的物體,它們是原始太陽星雲的殘留物。也是短週期彗星的來源地。
柯伊伯帶有很多天體,這裡也是探索者八號預測可能存在流‘浪’天體的區域。所以楊沛琪探測的過程就比較細緻。在此期間,他沒有經常‘性’的採用空間跳躍來趕路,而是乘坐飛行器,以5倍光速的極致速度飛行。探索者八號如今的探測範圍已經擴大到了百萬公里的級別,哪怕以五倍光速的速度,它也能夠比較準確的探測這個過程中遭遇的天體的組成情況。只有在遇到一些可能存在礦藏的天體的時候,它才會讓楊沛琪減速停下來仔細探測。
在探測柯伊伯帶天體的過程中,楊沛琪倒是發現了不少礦星,甚至也發現了一些含有八級物質和七級物質的天體。但是卻沒有發現像是在小行星帶發現的那個含有大量七級物質的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