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連年的戰爭,我們東吳境內各州郡糧草空虛,青壯被徵集入軍,造成十室六空的情況,若是再行戰事,恐怕我們是真的撐不下去了。”
“信中所言能為我們東吳發展休養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老臣認為可行!”
他們這麼一說,其他臣子有些懵,因為他們並沒有看見信件當中的內容。
孫權也在此時解釋道:“大都督提議我們與蜀漢簽訂盟約,不僅僅將武陵郡給他們,同時南郡也交給他們!”
此話一出,那些沒看見信件內容的臣子也都炸開了鍋,他們本來就不怎麼能接受武陵郡被搶,如今還要將南郡也交給蜀漢?
那他們之前發動突襲拿下來的地盤,豈不是大部分又還回去了?
這怎麼答應?!
然而他們還沒開始勸誡,孫權再次說道:“南郡交通便利,不管是向外打還是曹魏進攻都十分方便,若是武陵郡掌控在蜀漢的手中,我們簽訂盟約之後還需要駐紮大量軍隊在南郡替他們防守北方曹魏的軍隊。”
南郡這個地方比較特殊,如果不經過這裡,不管是要打武陵郡還是益州,都需要跨越大量的山脈,如果曹魏要南下進攻蜀漢和東吳,這南郡肯定是第一個要打的地方。
除非孫權完全不結盟,就這樣安心當他的大魏吳王。
既然是這樣一個地方,拿在手上也沒有什麼用!
“另外,我們讓出南郡的前提就是,讓他們允許我們帶走想要前往定居東吳的百姓!”
這才是關鍵所在!
打仗打的是人口,是資源,沒有人口要怎麼才能擴軍?生產力也不夠。
蜀漢的人口就非常低,其中《晉書·卷十四·地理志》中就有記載:“劉備章武元年,亦以郡國封建諸王,或遙採嘉名,不由檢土地所出。其戶二十萬,男女口九十萬。”
而《三國志》當中記載蜀漢滅亡的時候“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也就是說蜀漢的人口一直都是九十萬左右,算上隱戶估計也就一百多萬。
而在之前曹操就一直實行強制百姓遷移的政策,漢中、巴郡、武都等郡共計得要被遷走了四十萬左右的人口,這可想而知對蜀漢的影響有多大了。
就算這個世界是以演義為主,軍隊和人口都經過了膨脹,那當初漢中等地被遷走的人口同樣也會更多,對於蜀漢來說依舊是一筆沉重的打擊。
而現在,他們要和蜀漢重新簽訂盟約,提出的條件就是讓對方同意讓自己這邊遷走想要前往東吳定居的百姓。
一旦蜀漢同意,到時候遷出的人口絕對不是一筆小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