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一個小時試釣的時候,張揚已經大概瞭解了周邊位置的鯽魚開口情況,正常釣底的話,釣點小鯽魚還是不難的,三條鯽魚,只要耗費點時間,怎麼都能釣到。
這一關,考察的是基本的拋竿精度,以及餌料的狀態,只要這兩點到位了,難度不大。
第二關,鰟鮍。
鰟鮍這種魚就跟鯽魚完全不一樣了,一般認為,它屬於中下層魚類,體型略扁,寬,最顯著的特點是吃餌非常墨跡,嘴巴很小,漂相多變,但是卻多是假口,很難釣,對魚鉤跟線組的要求比較高。
這一關考驗的,是餌料的狀態,浮漂的抓口,以及魚鉤線組的應用。
第三關,藍刀魚。
藍刀魚也叫白條魚、餐條魚,中上層魚類,體型狹長,遊速很快,是野釣四大神獸之一。
在張揚團隊他們幾人做釣的周邊區域數量不少,但是個體都很小,密度很大,用比較腥的餌料,隨便抽一會兒,浮漂就會開始跳舞。
最後一關考察的不是單一的某項,而是釣手對不同魚種習性,以及做釣戰術思路的提前考量、整體戰術佈置。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很簡單,鯽魚釣底,鰟鮍釣底或者離底行程,藍刀魚釣浮,不同的魚,所處的魚層不一樣。
因為這點,用餌上就要有考量了,用的太腥,餌料就會太早把白條招過來,餌料很難下底,也就很難釣到目標魚了。
想要最高效率最短時間的完成比賽目標,需要對用餌,釣法,都有一定的策略安排。考察的就是一個釣手對釣魚的整體理解了。
聽完張揚的比賽安排,四個人很快忙活起來,第一件事兒就是重新開制餌料。
四個人都是用的商品餌,但是每個人的餌料比例都不太一樣,狀態也各有差別,張揚就這麼靜靜的觀察著,啥都不說,隨手在手機備忘錄裡簡單的記錄一下,防止記混了。
等幾個人把餌料開好了準備工作做差不多了,十分鐘的準備時間也差不多了,張揚隨便揪了根野草剪成長短依次排列的四根攥在了手裡。
“一個人一根,最長的是一號,最短的是四號!抽籤!
”
說明白了抽籤規則,四個人很快一人抓一根草尖尖。
很快位置次序就出來了,從南到北挨著排列,一號是孟凡,二號韓墨程,三號小寶,四號六子。
這四個位置其實都差不太多,非要分個好壞的話,一號跟四號略好,二號三號因為旁邊都有人,先天位置上會略微差一丟丟。
按照張揚的比賽安排,位置影響微乎其微。
“行了,最後檢查準備一分鐘,開始了昂!花落誰家,就看這一把了!”
眾人搬好釣箱,簡單的找準底,全都做好了準備姿態。
“開始!”
一聲令下,四根杆子同時拋竿入水。
張揚笑眯眯的看著眾人,在掃過四個人用的魚竿長度時,第一關誰先贏,已經有了初步的判斷。
四個人裡,韓墨程用了五米四的釣竿,其他人起手都用的三米六,單單這一點,已經讓韓大戶立於不敗之地了。
只見韓墨程食盒裡擺著兩團雞蛋大小的魚餌,一團是灰黃色,一團紅色。
開釣的時候,韓大戶雙鉤搓灰黃色穀物香的那一款釣底,根本就沒用常用的拉餌。
杆子用的長,餌料用的是偏香味的,還是搓餌,這三條選擇,完美的契合了當前第一關釣鯽魚
的魚情。
秋天這個季節,野生鯽魚對香餌吃的還是不錯的,杆子長,釣的水深大概兩米七八的樣子,比三米六釣不到兩米水,要強的多。
再看孟凡跟六子小寶哥仨,清一色全都是腥香基礎餌開出來的拉餌,也都選擇了釣底。
要論誘魚速度的話,腥味誘魚絕對是比香味要快很多的,但因為有魚種的要求,不見得來魚快是好事兒。
三個人抽了不到十杆,浮漂就開始給口了,不過多半都是中下層的鰟鮍跟追下來的藍刀魚給口,目標魚鯽魚,很難搶得過中上層的小魚。
韓墨程拋了第七杆,雙鉤餌料已經從開始的花生米大小,調整到了只有黃豆粒大小的搓餌,三號的金色袖鉤,0.4子線,釣的挺精細的。
只見浮漂臨底的時候微微顫動,二擺過後行程上停頓了那麼小半秒的時間。
張揚看到這一幕,嘴角微微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