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覺得自己是個釣魚天才誰都不服,現在才發現自己錯了,而且錯得離譜!”
後面的打假四人組已經統一意見,場上的戰鬥,還在膠著當中。
現在的馬玉華跟張揚,都在快速上魚,不過兩個人的回魚效率差了不止一倍。
張揚至少有七成以上的雙尾成功率,飛抄回魚摘鉤等速度快得多。
老馬雖然也是手法熟練,但是貼著水皮回魚入抄網再摘鉤的過程,天然就比飛抄要慢一個檔次。
如果量化到拋竿次數上來,大概老馬平均拋竿兩次,張揚就能拋竿三次的頻率差距。
看到這,可能還有一部分人覺得二比三而已,差距也不算明顯,畢竟老馬也會抓雙尾,雙尾的成功率也在一半以上。
但是實際影響很小嗎?
遠遠不是!頻率差距帶來的影響是碾壓級別的!
短時間的入護魚獲差距還只是個小問題,真正致命的是投餌量!
每次拋竿入水,雙鉤都會將餌料帶到窩點當中。
每隔兩杆,張揚就比對方多丟擲一杆的投餌量,時間積累下來,單單投餌量上的差距都無法彌補。
量變引起質變,勢必會造成窩點魚群密度受到極大影響。
這也就是馬玉華餌料味型佔了便宜,基本功也還不錯才能讓魚情短時間維持的住脆弱的平衡。
如果是普通水準的釣友表現再差點,開釣一小時,基本就會被張揚徹底給幹熄火。
接下來的戰鬥,在持續到了開釣一小時十五分鐘的時候,很快就有了結果。
老馬這邊魚口越釣越慢逐漸沒了動靜,
反觀張揚,已經兩斤多散炮幹進去了,窩點裡魚群依然密密麻麻。
雙鉤拉餌帶炮,魚層固定在離底七八公分的位置,浮漂翻身下行途中全都是清一色的介面。
兩邊的釣友都熄火了,張揚非但沒停口,反而越釣越快!
不知不覺間,站到身後的圍觀群眾們從最初的五六個人,再次增加到七八個,十多個,最後是黑壓壓的一大片。
徹底停口的馬玉華,昨天在店裡聽到徒弟說張揚釣鯽魚多牛逼的時候心底還是挺不屑的,可是現在,整個人已經徹底傻掉了。
明明哪裡都沒失誤,明明位置也挺好,但挨著釣魚,人家持續爆連,自己這邊卻提前停口了,跟上次在孟村參加黑坑友誼賽的情況似曾相識。
那種自己該做的都做了卻對結果無能為力的感覺,讓老馬非常難受
這個張揚有毒啊!
一場魚釣的稀碎,馬玉華哪還有心思放狠話,一言不發的收拾釣竿,準備賣魚走人了!
一直專注釣魚的張揚注意到了旁邊馬玉華在涮洗開餌盆的動靜,扭頭問了一嘴:“馬大師這麼早就準備收杆啊?再玩會兒唄?”
老馬正在涮洗開餌盆的手一哆嗦,極度不爽卻非常無奈的說道:“不釣了,有事兒!”
一句有事兒說完,w市釣魚圈叱吒風雲許多年的馬玉華好似蒼老了十多歲。
親自見識了張揚的飛抄釣法,老馬不得不承認,對方確實非常厲害。
這種新的方法極大的節省了回魚時間,想要下次不吃虧,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這種方法也練起來。老馬第一次在張揚的身上,感受到了釣技層面壓制產生的壓力。
“有事兒啊?那路上慢點,回頭有機會再一起玩!”張揚還煞有介事的招呼了一嘴。
老馬一愣,沒說話,揹著釣箱走了,直到張揚收杆也沒回來,魚獲都是徒弟幫忙賣的。